編者按
在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熱潮中,軍隊貫徹落實好習主席“努力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最重要的是把十八大精神落實和體現到推動部隊建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上。
新年新氣象。我們欣喜地看到,各部隊堅持邊學習、邊思考、邊實踐,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不斷取得新成效,真正把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煥發出的政治熱情,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自即日起,“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努力走在前列”專欄陸續推出一些基層部隊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生動實踐。
從平江起義中誕生的北京軍區某機步師,是全軍第一支摩托化部隊、第一支整建制改建的機械化部隊。新世紀新階段,他們再次擔負了陸軍部隊向信息化轉型探路的試點任務。在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中,該師黨委不斷深化試點成果,向著強軍夢,確立新目標,再次吹響推進部隊信息化建設的號角。
一份規劃繪就“路線圖”
數九寒天,滴水成冰。去年底,該師千裡挺進塞外雪原,進行高寒條件下的實戰演練。這是他們把十八大精神融入轉型建設,抓住機遇勇於探索的又一實際行動。
“力爭到二○二○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師黨委“一班人”在學習十八大報告后認為,適應加快戰斗力生成模式的歷史性轉變,必須科學制訂起點高、落點實的信息化發展“路線圖”。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師常委分片包干,採取專題化學習、對策性研討、融入式檢驗等方法,深入基層找准矛盾問題,明確發展方向,並重點圍繞戰斗力生成、安全管理、綜合配套、人才建設等問題搞調研。
前不久,政委因公出訪,歸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補課”,調來其他常委的調研報告認真研讀,並結合自己的調研提出意見。
思路在思考中形成,在思辨中清晰。“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上,要更加注重高標准高層次‘建’與‘用’的有機結合﹔未來3年每個團要培養出3-5個信息化建設先進連隊……”新年伊始,記者了解到,經過反復調研論証,該師瞄准部隊信息化建設新發展、新目標制訂的《三年建設規劃》初步形成。
一項制度催生新標杆
記者到該師“鬆骨峰英雄團”採訪時,恰逢車炮場日。在裝備保養現場,隻見官兵們正對照《換季保養手冊》細心地檢查戰車的每一部件,在完成硬件保養后,又對新裝備信息系統進行檢查。
隨著大批信息化裝備的列裝,過去那種隻對發動機、油路、電路等機械系統保養的模式已經不合時宜,必須把信息系統的通聯調試納入保養中。團長付強告訴記者,這一全新的保養模式,處處包含著信息化內容。
在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中,師裡把這項保養制度引發的思考與議論發到政工網上,引導官兵們進行討論。有人說,過去搞保養費時費力忙乎半天,現在隻要對著數據熒屏按一些電鈕即可實現,保養模式的改變說明信息化就在身邊﹔有人說,隻有嚴格落實好保養制度,這個信息化含量高的裝備才會聽你指揮。
理不辨不明。在一堂輔導教育課上,師政治部主任沈國平一語中的:“信息化裝備逼人‘換腦筋’,它引發的是訓練思想、內容、方法以及戰術方面的一系列變革。十八大報告提出‘加緊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處處用信息化標准來衡量,扎扎實實彌補差距迎頭趕上。”
為適應新裝備對官兵信息化素質要求較高的實際,師黨委常委積極擔當領學之責,在每月一次的“常委大講堂”擔任主講。大講堂逼著常委學習鑽研、強化素質,也激活了基層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一池春水。如今,“基層讀書日”“信息化知識學習周”等群眾性學習活動,開展得十分活躍。
一支隊伍積聚正能量
剛剛扛上下士軍銜的某紅軍團大學生戰士唐洋,家庭條件比較富裕。揣著安置卡入伍的他,當初的目標是干兩年后就回家找份工作。去年底士官選取工作展開前,該師把十八大精神學習作為退伍老兵專題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唐洋認識到自己學的是通信工程專業,留在部隊同樣會大有作為,最終參與選取並憑著過硬素質順利留隊。
據了解,全師和小唐一樣改變想法的老兵並不在少數。看到培養的大批骨干留了下來,師黨委打心眼兒裡高興,他們在官兵中積極開展“比學習,看誰對十八大精神領會得深﹔比干勁,看誰在轉型工作中貢獻大﹔比作風,看誰遵規守紀好”的“三比三看”活動,進一步激發大家立足本職建新功的熱情。
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關鍵在人才。這幾年,該師相繼出台《信息化人才培養發展規劃》等機制,通過特聘專家教授、特招技術人才、增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方法進行培養,一支“指揮干部復合化、參謀隊伍智囊化、技術人才專家化、士官隊伍專業化”的信息化人才隊伍已初具規模。
使命牽引育才。師長朱亮告訴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針對部隊轉型建設存在的“官兵整體信息素養不平衡、聯合作戰指揮能力欠缺”等問題,他們對照十八大精神,進一步制訂完善培育一崗多能型士兵隊伍、打造指技融合型軍官隊伍等具體舉措。
連日來,被譽為“投身信息化建設的士官楷模”、某機步團四級軍士長賈元友,加班加點對全團60多名坦克訓練尖子進行培訓﹔“博士營長”曹明舉、“博士連長”龔亞信等多名“金牌教練員”,對留隊戰士手把手幫帶﹔20余名師團領導進入軍事院校進行信息化聯合作戰指揮補課……向著未來戰場,“信息化先鋒”拉開新一輪人才培養的大幕。(畢喜華 趙學鵬 李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