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廳長安國通在接受記者訪談時表示,黨在全新歷史時期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因此,一定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基本要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環境訴求,才能全面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指數,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目標。
記者: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環境保護作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加以闡述。請結合我區環境保護工作的實際,談談您的觀點?
安國通:環境保護部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倡導者、引領者和踐行者,必須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終極目標,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眼光、戰略思維和戰略手段,把探索環保新道路與新時期環境保護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考慮、統一安排、同時部署。要圍繞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著力破解日益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難題﹔圍繞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切實推動污染防治和環境質量改善﹔圍繞實現可持續發展,堅決管住難以逆轉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圍繞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記者: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內容豐富的系統工程,對於環保系統而言,主要的工作任務是什麼?
安國通:建設生態文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其根本途徑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核心問題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內蒙古有13億畝草原、3.55億畝森林和6000萬畝濕地,構成了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在全國生態保護大局中承擔著重要責任。同時,我區作為重要的能源富集區、基礎性戰略資源重要產地,全區經濟目前仍以資源開發為主,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以較小的環境代價支撐較快的經濟發展,既是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抉擇,也是環保工作的根本要求。作為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一定要給黨委、政府當好參謀,在宏觀經濟政策制定、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優化布局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真正使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發展之中。要通過推進治污減排,騰出環境總量,贏得發展空間﹔通過嚴格環保准入提升產業層次,增強發展后勁﹔通過強化環境監管解決突出問題,實現發展惠民。
記者:報告提出要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我區在這方面有哪些新思路、新舉措?
安國通:未來一個時期,自治區經濟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對資源、能源的依存度依然較高,所帶來的污染物新增量將進一步增加﹔隨著工程和結構減排空間逐漸縮小,經濟發展與總量減排的矛盾短期內難以有效緩解。因此,要順利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任務,必須改變以往的工作推進模式,體制機制上求突破,在工作措施上謀創新,在重點領域上下功夫。一是要落實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的減排責任,實行倒逼機制,嚴格考核問責,強力推進工作﹔二是完善減排工作措施,確保結構減排真正落實、工程減排推進到位、管理減排全面加強、科技減排示范先行﹔三是要實施重點突破,推進減排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推動燃煤電廠及鋼鐵、水泥、有色金屬冶煉、煤化工等非電行業脫硫脫硝改造,切實加強機動車氮氧化物控制,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配套管網建設,以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為重點,推進農業源減排工程建設﹔四是強化政策支撐,嚴格總量前置審查,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有償使用制度,落實脫硫脫硝電價和污水處理收費等環境經濟政策,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市場等手段推進減排。
記者:環境保護部門如何更好地履行服務民生的職責,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安國通:環境問題不僅是發展問題,同時也是重大的民生問題。環境狀況決定人們的生存條件,優美的環境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關系發展的根本目的。因此,要高度重視群眾的環境訴求,在服務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始終秉持發展為民、環保為民的理念,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嚴肅查處非法超標排放和建設項目環境違法行為,重點解決生態保護和重金屬、土壤、飲用水污染等影響和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確保環境安全。要強化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推動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要認真做好城市空氣中PM2.5和臭氧等防治和監測工作,使環境空氣質量評價結果更加符合實際狀況,更加接近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同時,高度重視環境信訪工作,積極推進環境信息公開,確保群眾的環境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