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李紀恆夜宿會澤縣待補鎮待補社區村民方興柱家,一邊搓玉米,一邊與群眾共話小康社會建設。記者 張 彤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在農業,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這是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紀恆的觀點。12月7日至9日,李紀恆來到“四群”教育活動聯系點會澤縣,宣講黨的十八大精神,在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時傾心交流,共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願景。
7日傍晚,山腳下的待補社區在暮靄中顯得格外寧靜。李紀恆和省政府秘書長卯穩國一同,住進了村民方興柱的家。
晚飯后,李紀恆與方家一家人和市縣鄉村幾位干部,圍坐在簸箕前,一邊搓著玉米,一邊聊家常話。
“我這次來,一是給大家說說黨的十八大精神,這關乎千家萬戶的利益。二是聽聽你們的心裡話,確保我們的決策不脫離實際。”省長的一席話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
“農民轉居民是件大好事,要加大力度推進。”待補社區黨總支書記王大平說,今年他們有1000多農民轉成了居民。
“建成小康社會,城鎮化是必由之路。” 李紀恆問:“轉戶都是自願的嗎?秦光榮書記說的‘兩床被子、十件衣服’都給備足了嗎?”“備好了備好了。”聽王大平急急地回答,大家都笑了。
“要說最盼的事,是想有一個跳舞的場地,大家能在一起樂樂。”方存英說。
“有地方建嗎?”李紀恆問。“有塊4畝多的地方。”村民小組長潘德強回答。“縣裡和鎮上都給點錢,打個水泥場,再建個文化室。”李紀恆現場拍板。
家庭收入、孩子上學、看病就醫、養老保險、村裡的治安、干部的作風……話題越聊越多,人也越聊越親近,小院裡不時傳出歡笑聲。
8日一早,李紀恆來到待補鎮新區建設工地。待補鎮位於會澤縣南部、“南北大通道”旁,區位優勢明顯,這兩年在全力推進城鎮化和特色農業產業化。
“十八大報告講要四化同步發展,如果說工業化為現代化提供供給,城鎮化則為現代化提供需求。待補的開發,符合十八大精神,符合會澤的實際。”李紀恆鼓勵他們加快步伐,同時也要注意規劃更科學一些,盡量少佔或不佔良田,處理好征地農民的利益,用好政府引導性資金,選好產業支撐。
臨近中午,李紀恆來到待補冬季農業種植基地。
種植大戶王志開的青花菜已開始採摘,銷往廣州、深圳﹔陳邦德的100畝瑪咖,根莖也有乒乓球大了。李紀恆走進田裡,詳細詢問承包土地的價格、用工的數量、產品的銷路以及畝產產值、年純利潤等情況。他說:“城鎮化需要產業支撐,農業現代化更離不開產業支撐。要大力扶持種植大戶,引導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下午13時許,在待補鎮糯租村,李紀恆為300多名基層干部和群眾宣講黨的十八大精神。
“黨的十八大報告是一個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好報告,因為報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老百姓最關心的住房、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方方面面進行了部署,為我們勾畫了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富裕、更加文明的幸福生活。”李紀恆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如何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黨的十八大報告給出了答案,就是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黨的十八大對各個民生領域所作的部署,李紀恆一一細說給大家聽。
一個多小時的宣講,李紀恆講得實在,大家聽得明白,掌聲分外熱烈。
報告結束后,李紀恆驅車前往者海鎮五裡牌村,到老紅軍后代的家裡、老黨員的家裡、困難群眾的家裡家訪,並住在了村民趙相開家。
9日一早,李紀恆來到者海鎮柳樹村衛生所,仔細詢問衛生所的運作模式、藥品供應渠道、醫護水平、農民看病報賬的辦法等。“沒有基層群眾的健康,就沒有全民的小康。”他叮囑,一定要辦好新農合。
“雖然我們財政不是很寬裕,但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不能低。下一步,我們要集中力量發展好教育、就業、醫藥衛生、社會保障、住房建設等民生事業,努力把黨的十八大精神轉化為造福人民的實際行動。”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農戶家裡,無論是在宣講會上還是在座談會上,無論是面對群眾還是面對干部,李紀恆都這麼堅定地說。(記者 譚晶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