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嶺長城在南口戰役中 |
|
余勇 |
|
 |
橫嶺,位於北京居庸關以西,屬河北懷來縣管轄。它和毗鄰的北京長峪城、黃樓院長城共同構筑了一道拱衛北京西北側的重要防線,自古即是進出北京的重要關口。
1937年8月初,南口戰役打響。日軍在南口和居庸關遭到中國軍隊以湯恩伯為總指揮的第13軍第89師王仲廉部頑強抵抗后,板垣第5師團開始在南口以西集結,目的是越過橫嶺長城,進入懷來,切斷中國軍隊退路,佔領張家口。擔任橫嶺防守任務的第13軍第4師,由於兵少點多線長,位於橫嶺和長峪城之間的騾子圈首先被日軍攻佔,使整個南口戰役的形勢驟然緊張起來。
蔣介石得知這一消息后,大為震驚。急調閻錫山的國民黨晉軍第72師前來增援。該師於8月16日凌晨抵達懷來車站,該師第416團團長張樹禎不待全師集結,立即率全團急行軍到達橫嶺以南的長城溝口,搶佔850高地,擋住了騾子圈日軍向懷來進犯,緊張的戰局一時得以緩解。
當時,騾子圈日軍在長城溝口和850高地中國軍隊前后壓制之下,雖不能進犯懷來,但850高地亦在日軍的三面瞰擊之下。中國軍隊要奪取騾子圈,就非先站穩850高地不可。
日軍失去高地后,開始分三路向橫嶺增兵。20日清晨,在大批援兵趕到后,開始炮轟850高地。步兵在飛機配合下,向高地發起反攻。而中國軍隊炮火在敵壓制下,卻不能直接向敵炮擊,激戰至午后,高地被日軍佔領。
張樹禎得知850高地失守后,立即組織反攻。他下令所有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射向高地,壓制日軍火力。全團戰士則冒著敵人的密集彈雨奮勇沖殺,多次與日軍展開肉搏戰。戰至天黑,我軍仍沒有奪回高地。入夜,張樹禎再次組織奮勇隊向敵軍發起反攻,他身先士卒,脫去上衣,光著膀子帶領官兵沖向敵陣。高地最終被奪回,但張樹禎因胸腹多處中彈壯烈殉國,其余奮勇隊的戰士也全部犧牲在高地上,無一生還。張樹禎成了晉軍自抗戰以來犧牲的第一位少將軍銜的團長。
戰斗中,中國軍隊在一個受傷被俘的日軍上尉圖囊中繳獲到一份北京昌平地區五萬分之一地圖,該圖是日軍在“九·一八”前秘密測繪,由關東軍印發的。地圖測繪得極其精細,連山中最小的村庄及長城上的敵樓都標得清清楚楚,可見,日本亡我之心由來已久。而中國軍隊團以上軍官配發的地圖還是清朝的非實測地圖,與橫嶺一帶的山巒地勢幾乎完全不符,貽誤了許多戰機。
8月21日拂曉,日軍在飛機和炮兵的協同下,分成三路,以每路不少於四五千人的兵力開始進攻橫嶺,雙方在850高地、黃樓窪、長峪城等地展開殊死搏斗。中國軍隊有一個團在騾子圈以東的黃樓窪高地執行阻擊任務,窮凶極惡的日軍久攻不下竟然用飛機投擲瓦斯彈,致使該團大部死於毒氣。許多士兵中毒犧牲后,仍斜靠在古長城烽火台的垛口旁,手持鋼槍保持著面向日軍陣地的姿勢。僅這一天,中國軍隊就有2000多將士血洒橫嶺。
當時,每天從平漢鐵路增援的兵力能到達橫嶺戰場的最多不過1個團,1500人左右,尚不足抵補消耗的兵力。堅守在橫嶺的第4師12旅旅長石覺以馬(21)酉電向湯恩伯告急,而湯恩伯急以養(22)電訓示:“我們已死守了半個月,犧牲了成千累萬的英勇官兵,貴師雖已傷亡過半,但為了本軍的榮譽,為了達成我們的任務,為保障國家民族的生存,我們的部隊雖犧牲完了,然而有偉大的代價,是應該的,是光榮的。如我們各級官兵能殉職,那便是死得其所……”
至今,橫嶺、黃樓窪長城上的累累彈痕仍清晰可見。當地老鄉說:“那一仗,山上的中央軍(指國民黨軍隊)死海了。”前些年,許多在長城上放羊的老鄉還經常可以看到在洪水和大雨之后從山裡沖下的白骨。他們說:“那是中央軍撤退時,來不及掩埋的忠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