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獻身人民矢志不渝 女兒劉亭、專家王雙梅回憶劉少奇 |
|
|
|
 |
劉少奇同志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黨和人民建立了豐功偉績,受到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劉少奇同志的光輝業績、崇高風范、高尚品德,永遠銘記在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心中。11月24日是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了前國家主席劉少奇之女劉亭、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研究員王雙梅兩位嘉賓做客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與廣大網友共同緬懷劉少奇主席!
 | 劉少奇女兒劉亭、專家王雙梅做客人民網 |
點擊進入視頻
點擊進入網上紀念館
嘉賓簡介:
劉亭:原名劉婷婷,1952年4月1日出生。劉少奇之女。現任聯亞集團董事長、總裁、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幸福工程組委會副主任等職。
1984年在美國波士頓大學獲外交學士學位﹔1986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87年,於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獲財務風險及期貨期權管理的商務行政主管証書﹔曾就職美國洛克菲勒公司四年,負責洛氏公司旗下機構投資規模達一點五億美元的普高奇科基金和一點八億美元的5500基金的管理。1990年至今任聯亞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為全球69個跨國公司作直投和並購業務,共投資中國4.5億美元。1995年至今任北京聯亞投資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
近年來,劉亭致力於慈善捐贈活動,組織參與了許多社會公益活動及教育捐助,尤其是積極為救助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募捐,任組委會副主任。其宗旨是教會貧困母親一種技能,並提供無息貸款或設備。其工程十年內已救助了72萬母親及家屬。
王雙梅:女,55歲,法學博士,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研究員,副巡視員。主要著作:《閻錫山評傳》(合著),《國共關系史》(合著),《劉少奇與中共黨史重大事件》(合著),專著《中國共產黨與抗日民主運動》,《劉少奇與抗日戰爭》。先后發表論文20多篇。
訪談全文: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人民網在線訪談,今天是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演播室非常榮幸邀請到兩位嘉賓和我們共同懷念劉少奇主席。一位是劉少奇同志的女兒劉亭女士。劉女士,現任聯亞集團董事長,同時也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女企業家商會會長,歡迎您。第二位嘉賓是王雙梅女士,法學博士,同時也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研究員,王研究員您好。
[劉亭]:主持人好。
[王雙梅]:主持人好。
女兒劉亭:父親人稱“劉九書櫃” 基本讀遍萬家書
[主持人]:歡迎二位做客我們演播室,和網友共同緬懷劉少奇主席。劉亭女士,知道您來以后,很多網友積極上網發帖子提問。
[網友綠丁香]:劉少奇同志一生酷愛讀書,還有一個雅號叫“劉九書櫃”。不知道這裡面有沒有很多故事,劉少奇主席愛讀哪些書?
[劉亭]:我父親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在湖南省寧鄉。他們那個時候,湖南農民比一般的貧農富裕一點,可以讀私塾。他十二三歲以前,每年基本上讀一個不同的私塾和學堂,有的是因為學費的原因,有的是因為他大概把學堂的書都讀完了。他從劉家表兄弟排行老九,所以家鄉人都叫他劉九書櫃。他基本上讀遍了萬家書,他小時候比較沉默寡言,不太愛說話,但是非常愛讀書。我去過老家的博物館,他的屋子很小,一個過道,一個小桌子,前面有一個窗戶,外面有幾棵竹子,他在那裡讀過很多的書,從《四書五經》到后來進入寧鄉的玉譚中學能夠接觸一些比較新興的書。他非常佩服救國的岳飛、投筆從戎的班超、梁啟超、譚嗣同等等,尤其譚嗣同是湖南人,為了革新,犧牲生命,他是非常佩服的。當然他還讀了很多其他的書,《華盛頓傳》、《富蘭克林傳》等等,那是他到寧鄉以后開始讀正式中學以后讀的書。
女兒劉亭:父親能成為一個理論家 在於讀書多、走南闖北多
[主持人]:劉少奇主席從農村學生成長為堅定的革命者和他的讀書是密不可分的。
[劉亭]:他最后能夠成為一個理論家,我覺得有以下幾點:一是在於讀書比較多。他從17歲開始去了異鄉,先是長沙、北京、保定,后來去上海上學,去過留俄預備班,再后來又到俄羅斯上學,所以他背井離鄉吃了非常多的苦頭,一直很不順。在這幾個過程中,他結識了一些比較有先進思想的人士,參加了討袁。“五·四”運動的領導人到長沙來,他們也是其中的骨干分子。他讀書讀的多,而且到同學家借書能夠在火爐邊看書看的把鞋烤焦了都不知道。
[劉亭]:第二就是他走南闖北闖得比較多,我看過他自己寫的回憶文章。20幾歲以前,他基本上每天都是處於飢餓狀態,沒有錢吃飯。比如他后來到了北京考上了北大,也考上了獸醫學校,北大學費他實在交不起。而他對獸醫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后來報了留法班,去了保定育德中學,學的是木工、鍛工、法語。最后他看到《大公報》裡有篇文章報道了一所長沙的俄羅斯研究院,可以到俄羅斯去勤工儉學,他和他們聯系了之后,便和真正的社會主義共青團有接觸,變成團員,最后和第一代革命家任弼時、肖勁光一塊去留俄勤工儉學班,又一塊去俄羅斯。在俄羅斯他到了莫斯科東方大學,系統學習了馬列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他在俄羅斯入黨,成為在俄羅斯入的第一批黨員。
[主持人]:他從一個農村的少年到一個革命者,他的成長階段還是和他的很多痛苦經歷有關的。
[王雙梅]:主要是那個時代,中國社會比較黑暗,一個是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國內是封建主義統治。現在央視放的《台灣一八九五》比較真實的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他們有一腔熱血救國救民,從救國救民這條道路上走到了接受馬克思主義。
專家王雙梅:劉少奇注重實事求是 堅定抗日游擊理論
[主持人]:王老師,劉少奇同志在領導華北華中地區抗戰工作期間,他豐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所以,少奇同志在這方面的思想和策略,您應該給我們網友重新解讀和回味一番。
[王雙梅]:很多人都提出了少奇怎麼能夠成長為黨的重要的領導人?我因為寫《劉少奇傳》,在這一塊經過了很深入的研究。少奇在抗日戰爭中,對他來講確實是非常輝煌的事情。他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那麼多貢獻,全黨認識了他,最后他在1943年進入中共中央領導核心。在這個時期他最重要的理論有以下幾個方面:
[王雙梅]:第一個,1936年春到達陝北以后,中共中央派少奇到華北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貫徹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新政策。少奇比較注重實事求是,他1930年在白區工作的時候提出了很多比較實事求是的主張,但是他當時那些主張都沒有得到貫徹。到了遵義會議以后,少奇這些實事求是的主張才在黨內得到貫徹了。1936年到了華北以后,他自己原來在斗爭實踐中提出來的比較符合國情的主張,在華北這一塊實事求是地創造性地貫徹了。所以1936年春,他在黨內發表了很多文章,也在當時雜志上發表了很多文章。1936年、1937年這兩年,他發表了將近30篇文章。他認為在黨內要肅清黨內的左傾思想,在社會上就是要讓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抗日。他發表的文章,對共產黨擴大影響起了很大的作用。這個時候,組織了民族解放先鋒隊,發展了共產黨員。這個時期的工作對以后我們黨在華北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奠基的作用。這是少奇的一個貢獻。
[王雙梅]:第二個,在抗日游擊戰爭理論方面,就是抗日戰爭爆發以后,咱們怎麼打日本。當時我們共產黨隻有兩三萬人,在這種敵強我弱的條件下怎麼有效地抗擊日寇?少奇當時就對抗日游擊理論非常堅定。中共中央在8月25號洛川會議上決定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少奇時任中共北方局書記,直接面對華北前線,1936年他去了華北,對怎麼能夠有效地抗擊日寇,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考慮。1937年8月3日,少奇在給華北黨組織發出指示,要以游擊戰爭為中心。讓共產黨員脫下長衫,到農村發動群眾,搞抗日游擊戰爭。這個理論非常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貫徹了中央的指示,建立了黨組織,發動了群眾。后來八路軍到了華北以后,配合八路軍很快的在華北開展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新局面。
[主持人]:少奇的思想和策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還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有一定的建樹。謝謝王老師。
劉少奇曾用名“衛黃” 意寓保衛炎黃子孫
[網友一顆紅星開花了]:少奇原名叫“渭璜”,后來改名叫“衛黃”,預示著要用畢生的精力乃至生命來保護和發展炎黃子孫的事業,到了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他又改名為“少奇”,這是真的嗎,這個由來又是怎麼一回事?
[劉亭]:他改成“衛黃”,就是保衛炎黃子孫。當時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軍閥橫行,國家非常敗落,政府也非常敗落,一代先進的青年有這個激情。說實在的,他什麼時候改的少奇,我還真不太清楚。
[王雙梅]:好象是去俄國留學的時候改成了“少奇”。
[王雙梅]:少奇在家裡叫“紹選”。他1915年在玉譚中學讀書的時候,反對復辟帝制,主要是反對袁世凱的21條,提出“勿忘國恥”。當時在中學裡面咬破手指寫血書,去游行。那個集會以后,心裡萌發要救國救民,“紹選”就改成“衛黃”了。 【1】 【2】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