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以思想觀念的變革和提升促進科學發展
2008年08月01日08:58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以思想觀念的變革和提升促進科學發展

李殿仁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任務。完成這一重大戰略任務,要求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繼續解放思想,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以思想觀念的變革和提升促進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
  
樹立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意識,轉變急於求成的思想意識
  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科學把握發展形勢提出來的,是符合我國發展實際的發展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同時改革發展中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也日益凸顯。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們黨清醒地認識到,千萬驕傲自滿不得,千萬頭腦發熱不得。越是形勢好的時候,越要居安思危,樹立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觀念。這是提出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思想前提,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必然要求。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正確把握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樹立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觀念,就能認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脫離實際、急於求成,堅持把基本國情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就能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以此作為指導生產、分配、消費的基本依據,作為確立正確價值導向、加強社會管理和服務的基本依據,始終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之風。樹立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觀念,要求我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防止在發展形勢上形成脫離實際的判斷、在發展實踐中採取急於求成的做法。
  新世紀新階段,我國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期、改革的攻堅期、矛盾的凸顯期,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對嚴峻挑戰﹔既蘊含著巨大發展潛力,也承受著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巨大壓力。在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的國際環境中,在國際國內各方面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現實狀況下,我國發展中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困難在增多。今年1月中旬,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發生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5月,四川等省部分縣市又遭遇特大地震災害,這使我們對於前進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和困難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和認識。
[全文]

空軍政治工作理論研究中心
 

構建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

  軍人價值觀是軍人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各種價值關系的基本觀點和理念,是處理各種價值問題的基本態度和准則。依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般要求以及我軍性質宗旨、優良傳統和使命任務的特殊要求,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可以主要概括為:愛黨忠誠、愛國奉獻、愛民服務、愛軍精武。“四愛”的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了我軍的性質宗旨、優良傳統和精神風貌,是我軍履行使命任務的必然要求,是當代軍人的最高價值追求。
  愛黨忠誠——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最高准則。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革命軍隊的根本保証。愛黨,就是對黨無限崇敬和無比信賴。忠誠,就是永遠忠於黨,永不背叛黨。愛黨忠誠是軍人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的核心。我軍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黨的性質、宗旨和使命直接決定了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使命。
[全文]

學習通信

 准確把握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陳佳貴

  編輯同志:當前,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是什麼?為什麼要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山西讀者  楊  光 
  楊光讀者:我們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回答您的問題。——編  者

   企業是社會的經濟細胞,也是眾多社會主體利益的交匯點。人們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問題,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談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要准確把握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不能把企業社會責任僅僅理解為辦公益事業和社會捐贈﹔強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不是要求企業不重視自己的經濟效益,也不是主張新的“企業辦社會”。我們今天講的企業社會責任,有著特定的含義。
   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源於歐美國家,與國際勞工運動、消費者運動、環保運動、女權運動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在世界上一系列社會問題日趨嚴重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世界銀行把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企業與重要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有關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它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於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
【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依法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曹建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以農業法為核心,包括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農業技術推廣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水法、森林法等在內的調整農村社會關系的法律體系。近年來,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及其“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新農村建設離不開法治的保障。推進新農村建設,應按照20字總要求,大力加強農村法治建設,依法保障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依法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生產發展。強化農業基礎、穩定農業生產關系、改善農民生活,必須加強對土地承包權、村民自治權和私人財產權等農民權利的法律保護。為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應注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工作:一是將農民的權利和義務法定化,調動農民積極性,確保其當家作主的權利﹔二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鄉鎮機構、義務教育體制和縣鄉財政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全文】

理論信息

堅持經濟增長與物價穩定並重
 

——“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與周期論壇年會”述要

周明生

  我國經濟運行是面臨“拐點”,還是高位調整?當前物價過快上漲的成因是什麼?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單位近日舉辦的“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與周期論壇年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討。
   有學者認為,我國經濟經過幾年的高速增長,2007年是波峰年,2008年將進入下行區間,形成這一輪經濟周期的“拐點”,並有可能在2009年進入波谷,但波幅不會很大,谷底也不會太深,經濟增長率仍將保持在8%以上。有學者則認為,2008年經濟增長維持在10%左右,應屬於高位調整,即使明年經濟增長率降到9.5%,也不能認為進入波谷,因為世界上沒有這麼高的低谷。與會者普遍認為,我國經濟如果經過二三年的調整,消除前幾年累積的過熱因素,擠掉部分泡沫,促進結構轉型,將回到潛在的增長水平。
【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權娟)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