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正確估計形勢 把握調控重點
2008年07月18日08:46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經濟形勢專家談

正確估計形勢 把握調控重點

汪同三
 
 

  進入2008年,國際國內形勢出現了不少新的復雜因素,既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又使我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嚴峻挑戰。我們正處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時刻,必須正確估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充分認識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努力在黨的十六大以來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所取得的成績基礎上,繼續保持宏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好於預期的成績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邁上了一個新台階。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4萬億元,比2002年增長67%,年均增長10.8%,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全國財政收入達到5.13萬億元,增長1.71倍﹔進出口總額達到2.17萬億美元,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得到更多實惠,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在2003年至2007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我們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圍繞解決宏觀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及時制定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節奏和力度,綜合運用多種宏觀調控手段和方式,注重宏觀調控的預見性、及時性和有效性,促進了經濟平穩快速發展,避免了大的起落。

  進入2008年,我國先后遭遇歷史罕見的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指揮下,全國人民同特大自然災害進行了頑強斗爭,取得重大勝利,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同時,中央把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高度重視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控制貨幣供給和銀行信貸過快增長,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保持了宏觀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的局面。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0.6%﹔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增長態勢更趨均衡,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持續較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經濟發展質量有所提高,財政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節能減排取得新進展﹔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加,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這些成績好於預期,來之不易,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成果,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成果。[全文]

張曉林
 

關注熱點

心系群眾

  《理論熱點面對面·2008》的熱銷再一次証明:關注社會熱點的理論,也一定會被社會所關注。經過幾年的艱辛打磨和不懈努力,《理論熱點面對面》已經成為一個很有價值的理論品牌,成為理論要面向實際、聯系實際的一種鮮明導向。這非常值得研究、學習和借鑒。縱觀該書,有如下特點:
  從問題出發。理論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就在於捕捉問題、分析問題、說明問題。能把問題的來龍去脈講清楚、說明白,揭示問題的實質,解疑釋惑,就是社會需要的理論,就是群眾歡迎的理論。從這一點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從問題出發,既是《理論熱點面對面·2008》的亮點和特色,也是其贏得群眾的奧秘所在。比如,面對當代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重大時代課題,該書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在全書開篇鮮明地提出“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有理有據地對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方向前進作了令人信服的解讀。同時,該書解讀和回答了堅持改革開放、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建設生態文明等社會熱點問題。
[全文]

新書評介

學者論學問

 農村勞動力市場發育程度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張興華

  發端於農村的改革開放,使我國農村勞動力市場從無到有,逐步發展起來。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那麼,如今的農村勞動力市場發育程度如何呢?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自主擇業程度。以前,我國經濟是典型的二元結構,農村勞動力不僅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能流動,而且在農村內部也不能隨意流動。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如今,農村勞動力不僅可以在農村務農或從事非農產業,也可以在城鎮務工經商。非農就業人數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比重,既能反映我國二元經濟結構的變化程度,也能反映農村勞動力擇業的自主程度。統計顯示,1980年到1990年這一比重由6.37%提高到20.65%,到2005年已超過四成。可見,農村勞動力自主擇業已達到較高程度,而且還在提高。
  工資自主決定程度。工資反映的是勞動力的價格,工資的決定機制是勞動力市場的核心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資具有配置勞動力資源的作用,是影響勞動力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
【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構建區域循環經濟體系

奚青梅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保証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在發展企業循環經濟、園區循環經濟和城市循環經濟的基礎上,構建完整的區域循環經濟體系,可以促進企業、產業園區等微觀層面上的循環經濟發展,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可以在整個區域范圍內統籌規劃,使循環經濟的具體實施項目具有生產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可以在更大范圍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保持和增強區域資源環境優勢,實現整個區域協調發展。
   構建區域循環經濟體系,主要包括抓好區域循環經濟生產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生態環境支撐體系和保障體系建設。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不同區域應根據本地區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積極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的循環經濟技術,重點開發和應用資源減量化、資源再利用、廢棄物資源化和物流管理等技術,逐步形成與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技術支撐體系。
【全文】

理論信息

探索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良性互補之路
 

——“科學發展南方論壇”述要

  新華社廣東分社、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共同主辦的“科學發展南方論壇——廣州增城市啟動全區域公園化戰略高峰研討會”近日在廣州市舉行。與會的專家學者結合廣州增城市的實踐,圍繞探索科學發展的有效方式、開創科學發展的美好未來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討。
   與會者認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形態,是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和諧共生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應當清醒地看到,在不斷加快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問題日益凸顯,以犧牲環境和生態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在生態環境問題上,必須警鐘長鳴,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大事業擺上重要戰略位置。
【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權娟)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