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一環——保護生物多樣性
2008年06月25日08:52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一環——保護生物多樣性

秦光榮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滇西北是我國乃至世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最獨特的地區之一,同時又是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隻有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中國乃至全世界保留這筆珍貴的財富。

  任務光榮而艱巨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對自然認識的升華,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工業化進程中,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財富的增加,人口急劇增長,土地過度利用,資源過度開發,污染物大量排放,使一些物種消失或瀕臨滅絕的危機日趨嚴重。生物多樣性逐漸成為環境保護的全球熱點問題之一。
  滇西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巨大的基因庫,包含大量具有重大價值的物種和種質資源,是國家戰略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滇西北特有的生物多樣性,並以此為基礎,創造出在國際上獨具特色的經濟多樣性、景觀多樣性以及文化多樣性,可以讓滇西北的特有生物資源造福當代、造福子孫、造福人類。因此,雲南省各級黨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早在1991年,雲南就成立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委員會。1994年,又成立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近年來,雲南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生態立省、環境優先”,全面實施“七彩雲南保護行動”,著力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在滇西北地區,初步建成了以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遺產地、高原濕地、國家公園等為主要形式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並積極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研究、知識普及和國際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滇西北環境承載能力有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滇西北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物種豐富但多數物種的種群數量少,許多物種生態適應能力弱,遇到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容易陷入瀕危境地甚至滅絕。高海拔、氣候冷涼、山高坡陡、土地貧瘠等因素,導致生態植被恢復和演替過程異常緩慢,一旦遭到破壞就極難恢復。
[全文]

向延仲

寧靜何以能致遠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不少人還將其作為座右銘。然而,熟知並不等於真知。寧靜何以能致遠?其中的道理未必所有人都已“參透”。在當今社會存在一定浮躁情緒的情況下,有必要深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非寧靜無以致遠”,最早見於西漢初年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一書。而今人們所熟悉的,是諸葛亮在《誡子書》一文中的相關表述,其較完整的上下文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顯然,諸葛亮是從修身與向學的角度提出和論述“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一命題的。我們今天思考這個問題,也不妨從這個角度出發。
[全文]

思想縱橫

干部說干事

   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

       李恩波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長期以來,我國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業和農村經濟受傳統農業思維影響,陷入增產不增收的困境。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必須從傳統模式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工業化思維來謀劃農業,用工業化手段來發展農業。
  跳出農業看農業。傳統農業以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緩慢的技術進步延緩著經濟發展步伐,給發展農村經濟、推進新農村建設帶來許多問題,如增長方式轉變遲緩、農民收入增長困難、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缺少活力、勞動力轉移滯后等。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就是要破除傳統觀念和小農意識的束縛,樹立社會化大生產理念,以思維方式的轉變、經營理念的提升、運行機制的變革,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開辟新的領域,使農業成為社會工業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就是要“跳出農業看農業”,既在農業內部激發農業發展的動力,又在農業外部尋找農業發展的機遇 。
【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培育區域創新系統 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魏進平 李子彪

  區域創新系統,是指在一個開放的區域內,政府、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中介機構等創新單元相互聯系和交流,並由政府對創新活動加以宏觀引導的區域創新網絡。區域創新系統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其發展狀況對區域創新活動具有決定性影響。區域創新系統發展階段不同,對區域經濟支撐和引領的力度和方式也不同,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區域經濟發展方式。因此,培育區域創新系統並推動其健康發展,對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區域創新系統的功能在於為創造、儲備和轉讓知識、技能和新產品創造條件。它將新的區域經濟發展要素或這些要素的新組合引入區域經濟系統內,創造一種更為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從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形成區域競爭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般來說,區域創新系統可以分為創新主體發育、創新主體互動、創新網絡形成和創新系統成熟四個發展階段。
  創新主體發育階段。區域創新系統在形成初期,其發展主要依靠各創新主體的不斷成長來實現。
【全文】

人民網網友留言

  最近,人民網網友就本報理論版一些文章所提出的話題和觀點發表了看法,現刊登如下。
  關於《災害面前人為本》
  天地之間,莫貴乎人。在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面前,黨和政府把搶救被困群眾放在首位,想盡一切辦法,採取一切措施,竭盡全力挽救盡可能多的生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精神,贏得了人民的贊譽和支持。天災並不可怕。隻要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就沒有什麼戰勝不了的困難!(IP: 124.72.143.★)
  關於《社會主義協作精神的充分彰顯》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中華民族正是靠這種協作精神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不論何時何地,中華民族都應當精誠團結、風雨同舟,和衷共濟、艱苦奮斗,擰成一股繩,形成一盤棋,這樣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IP: 121.205.56.★)
【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權娟)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