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抗震救災斗爭鑄就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2008年06月18日09:09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抗震救災斗爭鑄就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裡氏8.0級特大地震,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自然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廣大災區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災,鑄就了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這種精神不僅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奪取抗震救災斗爭勝利和災后恢復重建的強大動力。   
  
面對災難奏出的時代最強音   
  汶川大地震破壞力之強、波及范圍之廣,為新中國之最,令世界震驚。災難發生,舉國奮起。中華民族迸發出氣壯山河、撼天動地的偉大力量,一場與死神賽跑、不惜一切代價搶險救人的抗震救災斗爭迅速展開。   
  災情巨大,人命關天。中南海時刻牽挂著災區人民的安危冷暖:胡錦濤總書記在第一時間明確指示,要盡快搶救傷員,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他多次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黨中央、國務院在災情發生后不久就成立了以溫家寶總理為總指揮的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全盤統籌指揮抗震救災工作。中央號召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緊急動員起來,一切為了災區,全力支援災區。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不顧安危、不辭辛勞,親臨災區指揮救災,使災區人民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極大地穩定了人心,極大地凝聚了力量。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希望。特大地震發生后,受災最重的四川迅速作出反應。省委、省政府迅速召開會議,啟動應急預案,作出緊急部署,成立“5·12”抗震救災指揮部,坐鎮受災嚴重的都江堰市,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各級黨委和政府迅速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形成堅強的指揮和救援體系。全省人民按照省委提出的“災區全力救災,非災區大力支援救災”的要求,迅速行動起來,投入抗震救災。各級領導干部身先士卒,不畏艱險,靠前指揮,組織群眾,全力以赴。抗震救災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進行。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指揮下,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公安干警和民兵預備役部隊迅速集結,奔赴災區﹔醫療衛生等各類救援人員和志願者日夜兼程,趕赴災區。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災區開展了一場氣壯山河的生死大營救:救援部隊突破禁區強行空降,不顧危險打通道路,舍生忘死廢墟救人,創造了救援史上的奇跡﹔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有效組織抗災自救,顧不上親人生死,顧不上自己安危,在災難面前顯示了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災區人民面對災難不屈不撓、頑強抗爭,友愛互助、患難與共,表現出臨危不亂的精神風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海內外中華同胞心相連,與災區人民共抗天災,所捐款項和物資均創共和國歷史之最,極大地支持了抗震救災斗爭。
【全文】

朱文鴻

“官”與“百姓”兩面看

  河南省內鄉縣的古縣衙,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縣衙之一。縣衙本身並不十分引人注目,但衙內的一副楹聯卻聞名遐邇,被廣為稱頌。其聯為:“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說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此聯之所以久傳不衰,大概就在於它用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與“百姓”的關系,足以令為政者思考和銘記。楹聯啟示人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官”與“百姓”的關系。   
  一方面,“官”來自“百姓”,“官”也是“百姓”。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領導干部也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員。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作為群眾的一員,作為人民的勤務員,領導干部自然應當正確看待“官位”、正確行使權力,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行動上深入群眾,在工作上服務群眾,努力干出成績、造福於民。
【全文】

思想縱橫

重視提高農民工的文明素質

李澤泉

   伴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務工經商,逐漸成為現代產業工人和城市居民。他們的文明素質如何,直接關系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應把提高農民工的文明素質擺到重要位置。   
  
改善農民工的生活條件,以良好環境影響人。目前,大部分農民工居住在工地簡易房屋或城郊結合部的廉價出租房裡,基本生活設施簡陋,環境衛生狀況差,精神文化生活單調,管理薄弱。用工單位應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農民工集體宿舍的建設和管理,盡量為農民工提供各種文化用品,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政府應堅持統籌考慮,加強農民工集中居住區的市政設施和醫療保健、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並通過健全制度,加強日常保潔、交通、市場秩序以及社會治安等方面的管理,為農民工營造干淨、有序、健康和安全的生活環境。同時,鼓勵和支持農民工數量較多的大型企業建造集居住、文體活動、教育培訓和衛生服務於一體的農民工公寓。一些條件允許的地方,應探索將農民工住房問題納入當地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范圍統籌解決,以居住條件的改善和環境的優化推動農民工文明素質的提高。   
  
讓農民工共享文化資源,以優秀文化熏陶人。文化資源是影響人們思想、陶冶人們情操的重要載體。目前,農民工還沒有充分享受城市的文化資源。【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調查與思考

新時期更要堅持艱苦奮斗
——山西省右玉縣堅持綠化58年的啟示
 
高建國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在新形勢下,如何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山西省右玉縣的黨員干部以持之以恆的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   
  右玉縣位於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帶,全縣年平均氣溫2—4攝氏度,年降水量443毫米,一年中6級以上大風天氣平均為28.8天。新中國成立初期,全縣僅有殘次林地0.8萬畝,森林覆蓋率不足0.3%。面對這樣的自然條件,右玉縣的第一任縣委書記和廣大黨員干部經過深入調研后認定:隻有大面積植樹造林,才能徹底改變右玉縣惡劣的生態環境,使群眾逐步過上富裕生活。從那時起至今58年間,右玉縣的18任縣委書記、17任縣長始終堅守著綠化右玉、戰勝貧困的信念,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帶領全縣干部群眾綠化荒漠、改造自然,在不毛之地上營造了150多萬畝人工林。 【全文】

理論信息

拓展和深化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述要

王鳳才

  復旦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與國外思潮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黑龍江大學文化哲學研究中心、中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近日在復旦大學舉行。與會者圍繞“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這一主題,對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學術界開展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情況進行了回顧和總結,並就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對於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啟示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研究。與會者認為,應加強對新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學習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應從整體上全面地、系統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   
    關注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發展的最新態勢。與會者強調,開展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不能僅停留在對其理論觀點的一般介紹上,而應該在進行介紹的同時進行正確的評析,以把握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發展的最新態勢。 【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陳葉軍(實習))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