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把實現社會公平作為自己追求的崇高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提出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基礎上,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公平正義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實現社會公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要“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共享發展成果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具體體現和基本途徑,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團結奮斗的重要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居民收入差距也出現了明顯擴大的趨勢。隻有處理好發展與共享的關系,不僅善於創造物質財富,而且能夠有效分享社會財富,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我們的發展才能是可持續的,我們的社會才能是和諧的。
【全文】
理論信息 |
在改革開放中邁向工業大國和強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主辦的“中國工業發展與改革論壇暨慶祝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建所30周年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如何在改革開放中邁向工業大國和強國”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討。
與會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近年來,國家充分利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有利時機,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工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工業內部結構發生了很多新的積極變化,如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基礎工業得到加強,產品結構和工藝水平明顯改善,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等。但也應看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面臨許多制約因素和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工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產業集中度不高等方面。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