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抗震救災斗爭──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力量
2008年06月02日08:54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抗震救災斗爭──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力量
 
國防大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這是一場震驚世界的大災難!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特大自然災害又一次考驗著中華民族,檢驗著經歷了3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連日來,中華大地上開展了一場救援速度最快、動員范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斗爭,展現了一幅幅全力以赴、共抗災難,不惜一切、搶救生命,同胞情深、萬眾一心的感人場面。抗震救災斗爭把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錘煉得更加堅強,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面貌和偉大力量。

  災區群眾感嘆:“在共和國任何艱難時刻,能為人民頂得起天的就是黨員這個頂天立地的群體!”外電評論:“中國迅速應對震災贏得世界贊譽”,“中國共產黨的動員能力越發顯而易見”。事實再次証明,我們黨的堅強領導核心作用是打勝抗震救災這場硬仗的根本保証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成功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靠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在近10年時間裡,我國先后取得了抗洪搶險、抗擊非典、抗擊冰雪災害等斗爭的偉大勝利。黨和政府面對一次次突發事件,迅速反應、正確決策、直接指揮、統籌協調,緊密依靠廣大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面對這次驟然而至的特大地震災害,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臨危不懼、及時應對,領導了這場舉國上下總動員的抗震救災斗爭。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接連召開會議,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在四川召開抗震救災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以更加頑強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動、更加密切的配合,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堅決打勝抗震救災這場硬仗。溫家寶總理擔任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在地震發生后立即飛往災區,指揮救援、慰問群眾。中央領導同志奔赴各個災區,指導協調救災工作。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緊急行動,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沖鋒在前,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社會各界無私援助,抗震救災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進行。
【全文】

周叔蓮

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意義重大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把信息化與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並提,表明我們黨和國家更加重視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具有戰略意義。
  加快信息化是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方面取得很大成績。“十五”時期,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移動電話、程控交換機、計算機等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信息化邁上新台階,信息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加速融合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全文】

思想縱橫


災難壓頂不能屈

        邵景均

  四川汶川大地震,烈度很高,破壞極大,給災區人民帶來嚴重損失。許多人或身遭重殘,或心蒙巨痛,甚至失去寶貴生命。然而,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面前,災區人民沒有屈服,中國人民沒有屈服。災區人民挺住了,中國人民挺住了。從勇敢面對災難和奮力抗震救災的具體行為中,人們體會出“生”的含義和力量,看到了中華民族災難壓頂不能屈的堅強精神和堅忍品格。
  珍惜生命,激勵災區人民與死神抗爭,創造生命奇跡。當“黃金救援72小時”過去后,距離大地震發生100個小時,有人被從廢墟中救出﹔108、117、123個小時,又有人被救出﹔139、146、170、179個小時,仍有人被救出……這是生命的奇跡。是什麼成就了這一個又一個奇跡?除了客觀因素,就是對“生”的渴望,是不屈的精神、堅強的意志。

  愛護生命,使許多人把“死”的選擇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面對死亡,一位母親以血肉之軀為自己三四個月大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安全庇護所,並在手機上寫下這樣的遺言:“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理論信息

深刻把握《共產黨宣言》的現實意義

──“《共產黨宣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座談會”述要
 

江 洋 李義天   

  為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60周年和馬克思誕辰190周年,中央編譯局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辦公室與《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雜志社日前在北京聯合舉辦了“《共產黨宣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座談會”。

  與會者認為,《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宣言》是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僅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主要觀點,而且包括馬克思主義關於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以及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的基本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宣言》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全文】
 

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共產黨宣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述要

虞瀟浩

  上海市科學社會主義學會、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委黨校聯合主辦的“《共產黨宣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近日在上海舉行。
  與會者指出,《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文獻之一。《宣言》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面貌,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宣言》的基本原理今天並沒有過時,對於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與會者認為,把握《宣言》中所包含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宣言》發表160年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就在於它不斷與各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堅持了《宣言》中所包含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趙晶)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