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內蒙古自治區實施“草原110”警務模式的調查
2008年05月26日09:04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調查與思考

 

 
積極建設和諧安寧邊疆
 
──內蒙古自治區實施“草原110”警務模式的調查

內蒙古自治區鄧小平理論研究會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我國北部邊疆,全區共有4000公裡邊防線、16個出入境口岸、19個邊境旗市。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如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建設和諧安寧邊疆,是內蒙古自治區需要著力解決好的一個重大現實問題。近年來,在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和公安部門領導下,全區軍警民攜手合作,創造性地實施了“草原110”警務模式,為建設和諧安寧邊疆探索出一條新路。

  創新之舉

  “草原110”警務模式,是以公安邊防派出所為平台,以流動及固定警務室為依托,以報警點為基礎,以群防力量為輔助,以通信技術為支持,集管理、防范、打擊、服務等多種職能於一體的新型邊境管理警務工作模式,是適應內蒙古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建設和諧安寧邊疆的創新之舉。

  “草原110”警務模式是在建設和諧安寧邊疆的實踐中探索和發展起來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邊境地區人財物的流動不斷加速,誘發和滋生犯罪的因素在不斷增加,影響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穩定的因素在日益增多。從1998年開始,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在走私、偷渡、境內外盜畜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高發地區,組建了以無線通信為支撐的“草原110”無線報警服務防范網絡。此后,“草原110”警務模式得到不斷完善和拓展。一是完善了多手段、大容量、全時空、高效率的通信網。根據邊境牧區通信資源短缺及分布不平衡的特點,通過組建超短波轉信台、開通衛星電話及計算機網絡等舉措,加強了公安邊防部隊與當地邊民群眾、解放軍邊防部隊的溝通和聯系。二是完善了集固定、流動為一體的警務室和報警點。在遠離派出所駐地的邊民聚集區和常年生產作業點,根據警務需要,建立固定警務室,派民警常駐。從當地牧民流動放牧、逐水草而居的生產生活習慣出發,推行了派出所民警進駐警務室執行任務的流動警務室工作模式。通信網和警務室構成了“草原110”警務模式運行的主要基礎設施。

  “草原110”警務模式是社會各方共謀共建的結晶。一方面,公安邊防部隊積極發揮主力軍作用,不斷規范“草原110”警務模式的各項制度,擴大信息覆蓋面,提升社會影響力。2002年以來,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先后出台《草原110警務工作規范》、《草原110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規劃》等規范性文件,對警務室和報警點建設、治安聯防隊工作、受理報警求助和投訴程序、服務群眾內容、通信網絡設備管理等進行規范,為“草原110”警務模式持續規范發展提供了保証。【全文】

鄭劍
 

災害面前人為本

   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破壞之嚴重、人員傷亡之多實屬罕見,抗震救災任務之重、難度之大非同尋常。災害突襲,災難遽臨,最讓人揪心的是受災群眾的生命安全,最具有挑戰性的是如何及時搶救受災群眾。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一場同災害較量、與死神搏斗、向困難開戰的抗震救災斗爭迅速全面展開、有力有序進行。以人為本、以民為重,人民生命高於一切、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在這場斗爭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全力搶救受傷人員”,“把搶救被困群眾放在第一位”,是黨中央的鮮明態度和明確要求。地震發生后,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盡快搶救傷員,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強調要把抗震救災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全力搶救受傷人員”﹔“把搶救被困群眾放在第一位,隻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盡一切努力施救”。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深入抗震第一線,冒險指揮抗震斗爭。
【全文】

思想縱橫

學習通信


 領導干部要帶頭弘揚法治精神


張進軍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弘揚法治精神。這是繼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之后又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新命題,標志著確立和實施10年之久的依法治國方略正從法律制度的層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內核、從法制體系的構建升華到法治文化的培育階段。在這一新的階段,領導干部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帶頭弘揚法治精神,顯得尤為重要。這既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也是領導干部的職責要求。
  法治精神,主要是指人們經由法治尊嚴與權威所自覺產生的法治信念、法治崇尚、法治信仰、法治習慣和法治感悟。一般說來,法治精神的內涵結構包括四個循序漸進的層次:一是人們所具有的法律知識水平,它決定著人們對法律以及法律現象認識和理解的程度﹔二是人們對法律現象所持的態度,即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三是人們是否有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意願和習慣﹔四是人們對法律、法律現象以及法治發展的信念、追求是否明確和堅定。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精髓和靈魂,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法制領域的基本遵循。由於歷史的原因,目前很多人還缺乏一種更深層次的法律信仰,而這種對法律的內心確信才是現代法治最核心的精神要素。因此,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必須大力弘揚法治精神,讓人們真正樹立起法律信仰。
【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干部說干事

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姜  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開發區通過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服務廣大農民群眾,引領農民群眾致富,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順利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青島市開發區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重點抓了三項工作:一是創新黨組織的設置形式。在堅持按地域、以建制村為主設置黨組織的基礎上,按照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有利於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有利於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的原則,積極探索農村黨組織新的設置形式,如“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把黨組織建立在農業產業鏈、專業協會和各種聯合體上等。二是選好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採取“兩推一選”、黨員直選、組織整頓等辦法,配齊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注重從農村致富帶頭人、退伍軍人、回鄉青年、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的優秀分子中選拔村干部。三是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做好農村黨員發展工作。遵循“堅持標准、保証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積極探索在青年農民、外出務工人員、專業協會負責人、致富能手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發展黨員,以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的年齡結構、文化層次。
【全文】
 

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依法治國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理論研討會”述要

蔣熙輝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主辦的“依法治國與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理論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緊緊圍繞黨的十七大報告關於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論述精神,就司法制度與司法體制改革的界定、司法體制改革的衡量標准、路徑、方案設計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與會者強調,要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方向,積極穩妥地推動司法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依法治國的框架內進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正確方向,就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黨的領導是司法體制改革沿著正確方向推進的根本保証,司法體制改革隻能加強而不能削弱黨的領導。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借鑒人類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體制。同時,應在依法治國的框架內思考和設計司法體制改革,通過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強化司法能力,為依法治國積累經驗。
【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權娟)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