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工程。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是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應努力更新觀念,積極創新內容、形式和手段,充分發揮各種校園活動的作用。
從細微處入手。校園活動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都蘊含著巨大的育人力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引入有啟發性的課堂提問,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如何融入更多的德育理念,對於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事實証明,德育的有效形式往往隱藏在日常的校園活動中,深刻的教育思想可以通過細節傳遞,優秀的品德可以通過細節養成。有效開展青少年德育工作,應從細微處入手,從最簡單的事情抓起,讓學生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體會到做人的基本道理,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終身受益的良好習慣。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最有效的方式。
把德育工作貫穿於教育活動的全過程。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應樹立長期作戰的觀念,深入持久地開展各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活動。當前,在青少年德育工作中還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這是與青少年發展規律相違背的。學生的健康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這就要求德育工作不能搞突擊,而應做到潛移默化、集腋成裘。應充分重視德育活動的過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使德育工作富有吸引力,更加適應、更加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從而進一步提高德育活動的實效。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首先應轉變觀念,摒棄急功近利的做法,真正關愛學生,把教育的著力點放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把德育工作貫穿於教育活動的全過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讓學生在充分享受豐富校園活動的同時實現全面發展。
強化學生的道德體驗。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一個目標,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把健康、積極、向上的道德規范逐漸轉化為學生的內心自覺和行為方式。學生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對象,也是青少年德育活動的主體。要實現預定的德育目標,就必須避免空洞的說教,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德育實踐中的能動作用。教育工作者應認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充分發掘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開展各種德育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到道德規范的要求。實踐表明,沒有體驗就沒有內化,沒有內化就沒有發展,也就沒有道德境界的提升。【全文】
新書評介 |
分析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的新視角
居民收入差距問題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對這一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回答,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黃泰岩、牛飛亮撰著的《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從新的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和闡述。
提出居民收入差距變動的中國假說。把收入差距與經濟增長聯系起來的庫茲涅茨“倒U”假說,是學術界分析收入差距問題的著名理論。但該書提出,這一理論並不能完全解釋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動,因為在我國,制度變遷對居民收入差距變動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就決定了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動是復合型的,即由制度變遷和經濟增長共同決定。【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