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素養是農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農民科技素養,是提高農民素質、培育新型農民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的科技素養不斷提高,但與建設新農村的要求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主要表現在: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這成為其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不高、基層組織管理低效的重要原因﹔農民科學素養水平低下,這直接影響了農村生產力發展,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民向城鎮流動的重要障礙﹔農民技術技能水平偏低,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不足一成,接受過職業教育的不足1/20,絕大多數仍屬於體力型和傳統經驗型勞動者,不僅難以適應現代化生產對勞動者的技術要求,也缺乏對先進適用技術的接納和吸收能力,這阻礙了農業現代化進程。
提高農民科技素養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息息相關,是培育新型農民和建設新農村的重要基礎。科技素養是現代農民素質結構的核心,科技素養水平高低決定著農民學習和實踐能力的高低。提高農民科技素養,有助於農民學習先進文化、掌握先進技術、運用先進經營方式,是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的必然選擇。首先,它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因素。研究表明,提高農民科技素養,不僅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增加農民收入,而且有利於增加農民的行業選擇機會,有效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其次,它是涵養文明鄉風的基本前提。科技素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農民的精神追求、思維方式和思想面貌。提高農民科技素養,能夠幫助農民確立正確的生活觀念,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選擇科學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建設繁榮和諧的鄉村文明。【全文】
理論信息 |
推動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走向世界
──“社會科學研究政策:項目管理國際研討會”述要 |
佘科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和國際合作局聯合承辦的“社會科學研究政策:項目管理國際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完善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管理、推動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走向世界這一主題進行了研討。
與會者指出,中國社會科學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推動下,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發展起來的。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已經形成了學科門類相當齊全、研究隊伍頗具規模的科研體系,全國出現了社會科學院、高校文科、政府部門、黨校行政學院、軍事院校五大社會科學研究系統。這五大研究系統的研究范圍涉及社會科學各個學科領域,每年都推出大量的研究成果,發揮了“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對我國的建設、改革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