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2008年04月28日08:47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李景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把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擺在重要位置。
  社會主義理想對中國的意義是歷史決定的
  社會發展是內含價值理想的歷史過程,正確的社會理想反映著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和現實可能性,反映著社會成員的長遠利益和奮斗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一概念,突出強調了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統一性。就主體而言,個人信仰和社會理想是有區別的,但這種區別是相對的。個人需求的自我性與滿足需求途徑的社會性的矛盾,是人類價值追求中永恆的矛盾。就個人需求的滿足以社會為中介而言,個人的價值理想既是自己的,又是對他人和社會的﹔正確的個人價值理想,不僅可以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而且會對社會發展作出貢獻。衡量任何社會理想的價值尺度,歸根到底是看它對個體生存和發展的意義。依據科學的社會理想來樹立個人的人生信念,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社會和政治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的奮斗綱領,是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自覺選擇的發展道路。
   社會主義理想是對人類歷史上一切合理價值理念自覺繼承的結晶。作為社會歷史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緊密結合我國實際的合乎邏輯的產物。
   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最初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產生的,是伴隨勞動群眾不斷反抗資本的統治而得到傳播和發展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使社會主義這一理想由空想變成了科學。馬克思用畢生精力闡明了從商品到資本的歷史必然性及其內在矛盾,揭示了以資本為本位的社會形態的歷史局限性,從根本上解構了資本主義社會,開啟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條發展道路並存的新時代。
  社會主義作為價值理想傳入中國並生根結果,不僅僅是一個政黨的選擇,而是中華民族長期探索並最終選擇的結果。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中國人民不斷探索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道路的歷史,努力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歷史。一個半世紀的歷史表明,封建主義清王朝的統治者既不能完成內部的根本變革、實現社會轉型,也不能堅決抵抗帝國主義侵略、實現民族獨立。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最終証明了以民族資產階級為主體所追求的資本主義強國之路也無法實現。【全文】

王良

和諧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山東省濟南市是一座有著4000多年文化積澱的歷史名城,因名泉眾多被稱為“泉城”。2005年8月,一支以“展我所長、盡我所能、傾我熱情、回報社會”為宗旨的義工隊伍在泉城悄然興起。兩年多來,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泉城義工都定期開展主題活動。目前,這支隊伍已經由當初的幾個人發展到近6萬人,由零散的活動發展為規范化的公益行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泉城義工現象”作為和諧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其豐富內涵和可貴經驗值得總結。
  “泉城義工現象”的文化內涵
  “泉城義工現象”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是和諧文化和文明風尚的具體體現,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傳播文明中引領社會風尚。泉城義工不計報酬,在業余時間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為群眾服務,用實際行動向社會傳播“以無私奉獻為快樂”的文明風尚。泉城義工所體現的志願者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全文】

觀察與思考

 怎樣理解價格與價值不一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衛興華

  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量成正比,與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力成反比。商品按價值或以價值為基礎進行交換,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據此,人們很容易提出一個問題:既然隨著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商品的價值相應降低,作為商品價值貨幣表現的價格也應隨之相應降低,但在現實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現象往往不是這樣。我國近幾十年來,雖然也有少部分商品如家電產品、汽車等的價格降低了,但物價總水平卻沒有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而相應降低,相反還呈上升趨勢。國外的情況也是如此。這是為什麼呢?
  人們常常這樣來認識問題:價格與價值相一致或價格符合價值,商品按價值出售,就是價格與價值同方向同比例地變動,否則就是價格背離價值。其實,這並不正確。商品價值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而降低,是一回事﹔商品價格是否會隨著商品價值的降低而同等程度地降低,則是另一回事。商品價值的運動同價格的運動,是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過程。價格固然是價值的貨幣表現,但價值的變動方向和變動幅度,並不一定准確地反映在價格的變動上。
【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中國農村改革三十年》出版

江邊

  我國的改革開放始於農村。如今,改革開放已走過30個年頭,農村改革也進入了新階段。鑒往可以知來。回顧農村改革的歷程,總結農村改革的經驗,對於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宋洪遠主編的《中國農村改革三十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一書,就是這方面的一部新作。該書分17個專題,對我國農村改革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回顧、分析和展望。論述的主要問題是:農村改革的核心內容——體制和制度創新,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農產品市場體系的發展歷程,農民收入、消費和生活質量變化的過程,城鄉關系和工農關系的變化過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等。【全文】


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走在前列

趙明仁

  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黨的十七大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落實這一要求,軍隊肩負著重要歷史責任,應大力推進軍事文化建設,努力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走在前列。
  軍事文化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軍事文化以其整體性、獨特性和導向性獨樹一幟,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中起著重要作用。
   軍事文化作為獨特的群體文化豐富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所創造的軍事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是其他群體文化所不可替代的。我們黨所倡導的許多好思想、好作風是由軍隊帶頭的。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人民軍隊所創造形成的優良傳統都被各行各業所借鑒,所培養宣傳的先進典型都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推崇,所創作的優秀文學藝術作品深受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喜愛。軍事文化的發展豐富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
  軍事文化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具有重要作用。軍事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質。一是創新能力強。我們黨歷來重視發揮軍隊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從紅軍時期到現在,以軍隊為載體孕育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等都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二是示范作用好。革命戰爭年代,我軍把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向群眾傳播革命真理,幫助群眾學習科學文化、移風易俗。
【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權娟)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