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改革開放始於農村。如今,改革開放已走過30個年頭,農村改革也進入了新階段。鑒往可以知來。回顧農村改革的歷程,總結農村改革的經驗,對於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宋洪遠主編的《中國農村改革三十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一書,就是這方面的一部新作。該書分17個專題,對我國農村改革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回顧、分析和展望。論述的主要問題是:農村改革的核心內容——體制和制度創新,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農產品市場體系的發展歷程,農民收入、消費和生活質量變化的過程,城鄉關系和工農關系的變化過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等。【全文】
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黨的十七大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落實這一要求,軍隊肩負著重要歷史責任,應大力推進軍事文化建設,努力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走在前列。
軍事文化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軍事文化以其整體性、獨特性和導向性獨樹一幟,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中起著重要作用。
軍事文化作為獨特的群體文化豐富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所創造的軍事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是其他群體文化所不可替代的。我們黨所倡導的許多好思想、好作風是由軍隊帶頭的。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人民軍隊所創造形成的優良傳統都被各行各業所借鑒,所培養宣傳的先進典型都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推崇,所創作的優秀文學藝術作品深受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喜愛。軍事文化的發展豐富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
軍事文化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具有重要作用。軍事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質。一是創新能力強。我們黨歷來重視發揮軍隊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從紅軍時期到現在,以軍隊為載體孕育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等都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二是示范作用好。革命戰爭年代,我軍把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向群眾傳播革命真理,幫助群眾學習科學文化、移風易俗。【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