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深化對糧食安全問題的認識
2008年04月18日08:49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觀察與思考

 

深化對糧食安全問題的認識

 
萬寶瑞
 

  近年來,國內外糧食生產和消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糧食供求關系偏緊,結構性矛盾突出,糧價總體持續上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面對國內外糧食安全形勢發生的新變化,重新認識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對於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和要求、保証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糧食的本質和特點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糧食本質和特點的認識在不斷加深。
  糧食是一種特殊商品。糧食供給的價格彈性大,需求的價格彈性小,因而導致生產多了就要出現“賣糧難”,谷賤傷農﹔生產少了價格就要過分上漲,消費者難以承受。另外,糧食供求既受商品價值規律的支配,又受宏觀調控和政府干預的影響,往往后者起著穩定價格的重要作用。
   糧食是基礎性公共產品。糧食是國民經濟戰略物資,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必需商品,涉及千家萬戶,具有“放大”效應──每戶多買一點就會出現供應緊張,如果不正確引導,就可能引發大的波動,帶來連鎖反應。我國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兩次出現通貨膨脹,都與糧食供求出現問題有關。糧食是基礎性公共產品的屬性決定了國家應扶持糧食生產,僅靠市場調節難以解決糧食供需矛盾。
  糧食是弱質產業產品。糧食是自然再生產和經濟再生產相結合的產物,既受自然風險影響,又受市場風險影響。加之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小、農民素質不高等因素,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近年來,在惠農政策強有力的推動下,種糧效益穩步提高,但與經濟作物相比,效益差距仍然較大。目前,糧食與棉花效益比為1︰5,與蔬菜效益比為1︰4,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仍然不高。因此,政府必須採取特殊政策對糧食生產進行長期扶持。這也是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普遍做法。
  糧食是多功能產品。農業包括糧食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給、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功能。糧食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連,糧食生產與國土整治、動植物保護、環境工程等息息相關,具有保護自然、穩定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功能。由於糧食具有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種功能,對糧食產業就不能簡單地用經濟標准來衡量。
【全文】

馬正其

探索山區現代農業建設的途徑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把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這是黨中央對新階段農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選擇。重慶市擔負著中央賦予的建設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大使命。加快發展符合山區實際的現代農業,努力為西部地區現代農業建設探索切實可行的路子,是重慶農業農村工作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把握山區現代農業建設的特征
  山區農業是重慶農業的典型特征。與東中部地區相比,重慶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現實基礎等有著顯著不同的特點,現代農業建設具有特殊的難度。
   農業自然條件差。山地、丘陵佔全市面積的比重超過九成,坡度超過15度的耕地佔耕地總面積的比重達48.8%。耕地資源少、質量差,普遍水源缺乏,水土流失嚴重,中低產田佔耕地總面積的比重達70%。
【全文】

群眾抒群言

   不向“上頭”推脫

  不知從何時起,“上頭”成了某些基層同志推卸責任的托詞: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得靠“上頭”作決策、定政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得靠“上頭”提思路、拿辦法﹔等等。
  “上頭”當然是要負責的。但是,對於那些“上頭”已有明確要求而需要基層結合實際、創造性抓好落實的工作,基層卻向“上頭”推脫,顯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要使整個社會系統保持正常運轉,各層級必須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如果有的層級挂空擋,就會影響社會系統的正常運轉。
   拿“上頭”當托詞,一個原因可能是沒有分清“主干”與“枝葉”的關系。有些看來是“主干”的事,其實條條脈絡都通到“枝葉”。要使“主干”粗壯,離不開“枝葉”接受陽光,不停地進行光合作用﹔要使“枝葉”繁茂,離不開“主干”從大地吸取營養。也就是說,“上頭”與“下頭”雖然責任不一樣,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各層級該負什麼責就要負什麼責、該負責到什麼程度就要負責到什麼程度,而不能相互推諉、怕擔責任。(安徽──胡海燕 何宏祥)

    制度切勿失“度”
  凡事皆有度,制度亦然。如果不能科學把握制度的“度”,出現制度走樣、執行不力等現象,就會影響工作的開展、社會的發展。【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干部說干事



 

以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

劉振國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是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山西省廣靈縣堅持從實際出發,努力找准適合本地特點的農業產業化經營路子,以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取得了明顯成效。
  綜合分析縣情,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必須科學分析本地的資源稟賦、區位特點、歷史傳統、現實基礎、社會環境等多方面的情況,選擇適合實際的路子。廣靈地處塞北偏遠地區,18萬人口中農業人口佔87%,農民人均耕地不足3畝,是一個典型的資源貧縣、農業大縣、工業弱縣、財政窮縣。受傳統觀念影響,加之地處偏遠、交通閉塞、信息不靈,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極強。改革開放30年來,這裡外出務工尋求“掙票子、換腦子、找路子”的農民還不到5%,非農業增收的渠道非常狹窄。針對這種狀況,廣靈縣在引導農民增加農業收入上做文章,切入點就選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上。
  打造綠色農業品牌,抵御市場風險。廣靈縣水源充足、空氣清新,晝夜溫差大,生態環境好,具備發展綠色農業的優勢。立足這一優勢,廣靈縣從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綠色品牌做起,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根據全縣各鄉(鎮)、村的自然條件、耕作習慣等,把宜興鄉的“東方亮”小米、西加斗村的西瓜、西崖頭村的花生、榆林村的白靈菇以及廣靈瓜子、畫眉驢、大尾寒羊等作為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的重點,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格局。
【全文】


         解讀經濟增長的新視角

——《消費行為與經濟增長》簡評

  許永兵撰著的《消費行為與經濟增長——以中國城鎮居民為例的實証研究》一書,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從居民消費行為的角度,對我國經濟增長問題進行了探討。
   傳統經濟理論主要是從資本的擴張、勞動力的增加以及技術水平的提高等供給層面來解釋經濟增長,該書則從消費者行為的角度,也就是需求層面對經濟增長進行探析。近些年來,以居民消費傾向下降為標志,我國居民消費行為發生了明顯變異。該書的研究表明,我國投資率偏高、經濟增長質量低等宏觀經濟層面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研究居民消費行為變異來解釋。
  該書以實証研究為基礎,提出了一些有見地的觀點:第一,非收入因素(居民預期、社會保障制度、消費環境等)是影響我國居民消費行為的主要原因。
【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權娟)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