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說干事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扶貧開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農村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由2.5億人減少到2148萬人,絕對貧困發生率由30.7%下降到2.3%。2007年在農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標志著我國扶貧開發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是因為,在農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主要通過不斷完善低保政策及實施辦法來解決。與之相適應,扶貧開發應由以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為主向以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為主轉變,其主要目標和基本職能也相應地由以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主向以縮小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為主轉變。做好新形勢下的扶貧開發工作,需要進一步認識和把握扶貧開發工作的目標和職能,完善有關政策措施。
明確扶持對象 完善考核辦法
扶貧開發的扶持對象和考核辦法,是依據扶貧開發的主要目標和基本職能確定的。明確扶持對象,首先應明確扶貧標准。在以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為主的階段,扶貧開發的主要目標和基本職能是解決溫飽問題,確定扶持對象的標准是溫飽標准。在新的發展階段,扶貧開發的主要目標和基本職能是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和縮小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因此確定扶持對象的標准應是確定低收入群體標准。根據相對貧困既是歷史概念又是區域概念的屬性,不宜繼續採用絕對數指標,而應採用相對數指標。比如,可以把城鄉居民中收入最低的10%確定為低收入群體,這個群體應該是國家扶貧開發扶持的對象群體。【全文】
新書評介 |
把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研究不斷推向深入 |
——“黨建研究系列叢書”簡評 |
山東省黨建研究會、山東省委黨校、山東省黨的建設研究基地聯合編輯的“黨建研究系列叢書”,已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該叢書由劉偉任編委會主任、李新泰任總編輯,共有3個系列、18部書。叢書全面回顧了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歷史發展,總結了黨的建設的實踐經驗,對黨的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具有一定的系統性、科學性、前瞻性。
全面回顧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歷史發展。該叢書的第一個系列即學說系列,按歷史順序分別研究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以及十六大以來的黨的建設思想及理論,比較全面地回顧和梳理了黨的建設思想的歷史發展。這有助於人們認清黨建理論的源流,把握黨建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規律,更好地開創黨的建設新局面。
系統總結黨的建設的實踐經驗。豐富多彩的黨建實踐是黨建理論的不竭源泉,著眼實踐是黨建研究的生命所在。該叢書高度重視實踐問題,在叢書的第二個系列即實踐系列中,比較深刻地總結了當前山東省各條戰線黨的建設先進單位的實踐經驗,分別對企業黨建、農村黨建、學校黨建、機關黨建、非公有制組織黨建和社區黨建方面的具體經驗和做法進行了介紹。書中展現的一個個鮮活經驗、一件件創新工作,無不體現了黨的基層組織的生機活力,為黨建理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