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說干事 |
|
把握生態城市建設的著力點 |
丁大衛 |
隨著世界工業化的發展,資源、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全球面臨的突出問題。建設生態文明,是基於生態危機、反思傳統發展模式作出的理性選擇。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江蘇省南通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生態城市建設,應把握以下幾個著力點。
把樹立生態文明理念作為重要前提。建設生態城市,首先需要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在建設生態城市的過程中,應著力培育市民的生態文明理念,包括生態憂患理念、生態科學理念、生態倫理理念、生態消費理念、生態責任理念等,使建設生態文明深入人心,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
把發展生態經濟作為中心任務。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突出抓好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保護型、循環經濟型產業。一是發展生態農業。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和布局,大力發展小戶養殖、海洋捕撈、蔬菜瓜果、畜禽養殖、花卉苗木等特色農業,培育優勢品種,提高農業效益。二是發展生態工業。按照不破壞資源、不污染環境、不搞重復建設的原則,不斷深化工業結構調整,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近年來,南通市充分利用瀕江臨海、具有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優勢和條件,不斷加大可再生能源建設投入,風電開發等已邁出較大步伐。三是發展生態服務業。構建現代商貿體系、信息服務體系、技術保障體系等,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環保服務業,支持各類企業參與污染治理和環保產業發展,使環保產業成為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興產業。【全文】
積極探索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途徑 |
──“貴陽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研討會”述要 |
北京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中共貴州省貴陽市委、市政府聯合舉辦的“貴陽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行。與會者就建設生態文明的內涵、意義與途徑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和交流,並對貴陽實施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戰略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與會者認為,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把這一要求落到實處,需要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探索。應當看到,生態文明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類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建設生態文明具有豐富、深刻的內涵,不僅僅局限於控制污染和恢復生態,還涉及觀念轉變、產業轉換、體制轉軌等。對於我國來說,建設生態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與會者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體現。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不少國家開展了建設生態城市的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來,我國一些城市也提出建設生態城市或生態文明城市的目標,並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索。【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