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2008年02月13日08:48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學習十七大精神  貫徹十七大精神

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中共河北省委講師團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對3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實踐的理論升華,是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必須進一步深化對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認識。

  在當代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別的什麼道路能夠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作出的科學界定。在當代中國,隻有這條道路而不是別的什麼道路能夠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長期探索開辟出的偉大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道路問題歷來是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探索,是在無數仁人志士尋求救國救民道路的基礎上開始的。從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面對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和瓜分圖謀,一批又一批先行者進行不懈努力和英勇奮斗但最終都歸於失敗的事實証明,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並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由於當時特殊的國際背景和現實條件,我們在一個時期基本上採用了前蘇聯的體制。在認識到這種體制的某些弊端后,我們黨提出,要以蘇為戒,從中國實際出發,獨立自主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但由於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性問題缺乏深刻認識,這種探索出現了嚴重失誤,未能進行下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認真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果斷地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主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証明了的正確道路,昭示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時期,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中國人民創造財富、共謀發展的激情和活力得到空前釋放的時期,是中國國際影響日益擴大的時期。【全文】

思想縱橫

   有所畏才能有所為

        朱國良

    大凡對人生抱有積極態度的人,都希望能有所作為,實現自身價值。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更是絕大多數領導干部的不懈追求。一個人能否有所作為,取決於多種因素,如稟賦、能力、機遇等等。然而,除了這些人們熟知的因素,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卻常常被一些人忽視,那就是“有所畏”。
   這裡所說的“畏”,不是懼怕、怯懦,也不是畏首畏尾、縮手縮腳,而是一種敬畏。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懼。它是一種庄嚴感和神聖感,是頭腦清醒、態度端正的一種體現。古人雲:“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失去敬畏之心,為人處世就可能變得狂妄自大、肆無忌憚,甚至貪得無厭、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隻有常存敬畏之心,才會時刻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自覺嚴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確人生航向,堂堂正正為人,踏踏實實做事,從而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養上有所作為。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時期,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社會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各種思想觀念相互交織,各方面誘惑明顯增多,我們每個人都應牢記“有所畏才能有所為”的道理,切不可丟掉敬畏之心。對於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來說,有所畏主要是對人民群眾要心懷敬畏,對黨紀國法要心懷敬畏,對工作和事業要心懷敬畏。
   對人民群眾心懷敬畏,就是要始終堅持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多干為民謀利、為民造福的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向背歷來是決定一個政權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領導干部對人民群眾心懷敬畏,才能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中依靠群眾、在生活中聯系群眾,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支持和擁護。
在新的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各級領導干部要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加強決策咨詢工作 推進科學民主決策

劉志強 魏進平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有利於廣泛集中民智,有效彌補決策者在能力、經驗以及學識等方面的不足,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不少地方都進行了建設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的探索,成立決策咨詢機構、開展決策咨詢工作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些探索,在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決策的綜合性、專業性、技術性要求越來越高,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決策咨詢工作。
  完善黨委和政府內部決策咨詢系統。目前,黨委和政府系統為決策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的部門較多,力量相對分散。可以由黨委和政府研究部門牽頭,整合有關機構和組織,建立統一管理、資源共享、運轉協調、便捷高效的黨委和政府內部決策咨詢系統,全面負責黨委和政府的決策咨詢工作。同時,通過加強教育培訓等措施提高內部決策咨詢系統工作人員的素質,通過健全制度、搞好保障等措施為其開展工作提供條件﹔加大經費支持力度,設立決策咨詢專項經費,使內部決策咨詢系統能夠圍繞省市黨委和政府確定的重大課題進行調研、多出成果﹔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加強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為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提供技術和信息支持。
  建設黨委和政府外部決策咨詢系統。在完善黨委和政府內部決策咨詢系統的同時,建立專業領域廣、調研能力強、咨詢效率高的決策咨詢專家庫,形成黨委和政府外部決策咨詢系統,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的決策咨詢作用。專家來源可以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二是實際工作部門﹔三是在外地工作的本地籍知名人士﹔四是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有密切聯系的國內外人士。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立若干子專家庫,並對專家庫實行動態管理,及時進行調整和補充。決策咨詢專家的主要職責是參與有關重大政策、重大問題和重要規劃等的咨詢工作,重點發揮好三個作用:一是調研作用。廣泛搜集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有關情況和數據,進行國情、省情的分析和比較研究﹔二是論証作用。對黨委和政府提出的重大政策、重大問題、重要規劃等進行科學論証,擬定備選方案﹔三是謀劃作用。主動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進行研究,為黨委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實現黨委和政府與專家之間的良性互動。充分發揮決策咨詢專家在黨委和政府決策中的作用,需要在黨委和政府特別是主要決策者與決策咨詢專家之間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使他們能夠便捷有效地進行交流與溝通。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決策咨詢專家及時了解黨委和政府的決策需求和有關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和咨詢﹔另一方面可以使決策者及時了解決策咨詢專家的研究成果和咨詢建議,並把它們應用到決策過程中。【全文】

新書評介

 

 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

──《思想政治工作概論》簡評

  思想政治工作歷來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新世紀新階段,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進行改進和創新,努力開創新局面?這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大問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編著的《思想政治工作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和回答。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史論結合。該書從研究分析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論述入手,深刻論証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為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形成發展所奠定的理論基礎,重點闡發了我們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及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豐富、發展和創新,在史與論的結合中提出了中國特色思想政治工作理論體系。

  結構嚴謹。這不僅體現在該書對核心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界定上,而且體現在各章的合理安排上。該書在深刻闡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基礎之后,分專題論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內容、方針原則、途徑、方法和載體,並按實際需要設置了“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兩章,最后落腳到“加強和改善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這種從基本規律到具體規律、從總體論述到專題論述、從一般原理到原理運用的結構安排,層層深入,邏輯嚴謹。【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權娟)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