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大鄭重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強調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准確把握並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像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還比較落后的國家,在革命勝利后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后面臨的全新課題。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但也經歷了不少挫折。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面對如何繼續推進中國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我們黨經過認真總結、深刻反思和積極探尋,於1978年底召開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了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推動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30年來,我們黨成功開辟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新時期我們黨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都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開展的。1982年9月,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命題。黨的十三大深入分析我國國情,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輪廓。黨的十四大提出了“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概念,較為全面地論述了這一理論的主要內容,並提出了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的戰略任務。黨的十五大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強調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進黨章,闡明了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七大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鮮明提出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30年來,我們黨緊緊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逐步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這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在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証、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國統一等重大問題上,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如果說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像中國這樣經濟文化還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話,那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實踐要求,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