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更 多 勞 動 者 成 為 創 業 者
──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對話錄
互
動天地 |
主持人:記者 馬宏偉 張怡恬 於春暉
嘉 賓: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 蔡 昉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莫 榮
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主任 梅 萌
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尹衛東 |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也是社會和諧之基﹔創業是經濟活力之源、社會進步之翼,也是擴大就業的倍增器。我國是世界上勞動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擴大就業、鼓勵創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怎樣理解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在擴大就業和發展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如何營造鼓勵和支持創業的法律政策環境和社會服務體系?企業在以創業帶動就業中怎樣發揮能動作用?圍繞這些問題,本報記者與勞動就業領域的專家、創新創業園區負責人和創業成功的企業家進行了對話。
我國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平均就業規模分別為13.31人和2.03人,這意味著前者以一個人的創業創造13個就業機會,后者以一個人的創業創造2個就業機會──
以創業帶動就業抓住了擴大就業戰略的關鍵
主持人:蔡所長,為什麼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要強調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呢?
蔡昉:中央強調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這抓住了當前實施擴大就業戰略的關鍵。它把擴大就業的政策手段選擇范圍擴大到更加綜合的領域,即通過政策調整和體制改革,創造更加有利於創業的政策環境,包括改變勞動者的就業觀念,促進小企業、私營企業以及個體就業的發展等等。這一政策信號反映了積極就業政策的新發展。
主持人:請您具體談一談創業與擴大就業之間的關系。
蔡昉:以創業帶動就業,是實施擴大就業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就業本來就是產業或經濟活動的結果。因此,要擴大就業,就必然要通過創業促進產業活動,並不斷擴大其規模。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就業的擴大,在相當大程度上是通過各種政策鼓勵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實現的。2006年,我國城鎮注冊的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就業總規模佔單位登記就業總規模的37.8%。而在全部城鎮就業人員中,還有9859萬人或佔35%的就業沒有在單位就業統計和工商登記中體現出來,其中很大一部分屬於小規模創業及其帶動的就業以及自謀職業。【全文】
我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總量矛盾和就業的結構矛盾將長期存在,解決突出的就業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小企業創造就業的主力軍作用──
把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落到實處
主持人:請莫副所長分析一下中央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特別是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方針的現實背景。
莫榮:中央把擴大就業和以創業帶動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主旋律,主要立足點就在於我國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總量矛盾和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我國16歲─60歲勞動年齡人口將於2014年達到9.3億多人的高峰,並將長期保持在這樣的高水平上。也就是說,我國將長期面臨勞動力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局面。與此同時,就業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當前主要表現為勞動者素質的不適應和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偏低。一方面,新興產業、高技術行業和技能性職業所需人員供不應求,現代制造業、服務業所需的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嚴重短缺,與大量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偏低、就業困難同時並存﹔另一方面,第三產業是現代社會吸納就業的主要產業,而我國第三產業對增加就業崗位的貢獻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加上新成長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三碰頭”,導致就業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須實施擴大就業戰略,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注重以創業帶動就業。【全文】
創業,從夢想到現實,離不開有關方面的扶持和服務。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生動局面,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促進創業的社會服務體系
主持人:萬事開頭難。創業,對於創業者來說是一個挑戰。如果能得到系統的幫助和扶持,就會有更多的創業夢想得以實現。我們知道,清華科技園已培育、孵化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請梅主任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梅萌:搭建創新與創業的舞台、構筑科技與經濟的橋梁,是清華科技園的企業宗旨。我們發揮接近創新源頭的優勢,興辦綜合孵化器和各種專業孵化器,吸引教師、學生和歸國留學人員等各類創業者創辦科技企業,並為他們提供全方位創業服務,提高其創業成功率。一是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目前,園區內設立了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清華大學科技開發部、清華大學豐田研發中心等多家機構,園區內很多企業與清華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系等院系建立了合作實驗室。清華科技園已成為產學研合作機構的聚集地。二是建立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平台。通過與政府合作進行專項課題研究、組織政策宣講會和交流會等形式,幫助園區企業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通過整合社會資源,與人才服務中心、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律師事務所、咨詢公司、金融機構等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初步建立起中介服務體系。三是積極推動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營造企業“創新場”。通過整合大學、政府、社會等資源,建立各類服務平台,清華科技園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創新服務體系,一批高成長性創新企業在這裡嶄露頭角。【全文】
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實現社會價值提出了新要求──
企業是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最終落實者
主持人: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2001年成立的生物高科技企業,幾年來發展很快,特別是在SARS滅活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尹先生作為這樣一家創業型企業的總經理,怎麼看待“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尹衛東: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為解決就業問題提供了新思路,也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提出了新要求。科興公司在創業過程中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很多幫助,理應更加自覺地把企業發展與創造就業機會、培養人才、改善就業質量有機結合起來。我體會,隻有成功的創業,才能帶動成功的就業﹔企業隻有保持快速穩定的發展,才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科興公司成立以來,不斷開發新產品,拓展銷售區域,事業的發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現在,公司已從成立之初的不足10人發展到300余人,形成了一支平均年齡隻有28歲、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有力地保障了研發、生產、銷售及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