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推進電網科學發展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2007年12月28日09:09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學習十七大精神 貫徹十七大精神

呂政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既是對我國幾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進程的經驗總結,也是今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我國的工業化任務還沒有完成。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實現工業化,世界上沒有先例可循。雖然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已經實現工業化國家的經驗,但由於人口規模、資源稟賦、歷史條件的不同以及國際經濟關系、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我們不可能重復別國走過的道路,而必須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這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原則是,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作為出發點,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條件,形成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長期並存的產業結構。要促進資源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先進的大企業集中,並堅持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企業在資源密集型產業領域的主導地位﹔不斷提高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比重﹔在繼續重視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同時,更加重視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為生產服務的服務業,推進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專業化、社會化分工,擺脫長期形成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的影響。
  
優化工業布局。在工業布局上要遵循效率優先的原則,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地區和優勢企業集中。【全文】

學習通信

 推進電網科學發展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劉振亞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保障。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缺乏,能源人均佔有量和利用效率都比較低。目前,我國人均發電裝機僅為0.5千瓦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OECD國家)平均2千瓦以上的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均能源消費量逐年增加,能源和電力需求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十五”期間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12.9%,預計“十一五”期間將年均增長12%以上。按照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即使按人均1千瓦裝機測算,屆時全國發電裝機需求也將達到15億千瓦。雖然目前我國能源和電力供需總體平衡,但從長遠來看,能源供需的缺口將越來越大,保障能源和電力供應的壓力會不斷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能源瓶頸制約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而且,我國電網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全面、不協調的方面和薄弱環節。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把能源供應和能源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為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國家電網公司必須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優化和高效配置能源資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當前,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需要,充分發揮電網的電力輸送和網絡市場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應著力在一些重要方面和關鍵環節取得更大進展。
  實施“一特三大”戰略,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
  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這是針對我國能源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實際提出的重要戰略方針。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氣都是我國能源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油氣資源相對較少,煤炭和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在未來較長時期內,煤電、水電和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核電將在我國電力消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全文】

 努力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能力
 
聶辰席
 

  黨的十七大報告突出強調了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極端重要性,對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全面部署,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宣傳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創新精神落實好中央提出的目標任務,努力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創新能力,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創新宣傳理念
  樹立以人為本理念,更加注重人文關懷。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全面把握“人”的內涵:在歷史觀上,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充分相信隻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在價值觀上,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樹立文化傳播理念,更加注重宣傳效果。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傳播手段創新,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當前,宣傳思想工作要站在時代前列,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就必須樹立文化傳播的理念,善於運用現代高新技術加工處理信息,優質快捷地進行傳輸和反饋,覆蓋更廣泛的人群。【全文】

新書評介

      
探索推進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田建國

   張興華主編的《中小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與研究》叢書,已由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出版。該叢書從民族精神教育、文化傳統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審美教育、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等方面探討了中小學人文教育的內涵、途徑和方法。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該叢書既有國內外人文教育先進理論的闡述,又有對實驗基地成功經驗的總結,凝聚了眾多教育理論工作者和一線實踐者的心血與智慧。叢書作者對1000余所中小學進行了抽樣調查,發現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中最大的問題是重智育、輕德育,重功利、輕價值,重理性、輕感情,也就是缺乏人文素質教育。通過研究探索,該叢書提出了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四條途徑和四種方法。四種途徑是: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加強人文環境建設,改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四種方法是:滲透法、熏陶法、踐行法和反思法。
  繼承與創新相結合。人文素質教育,既有歷史淵源,又有時代要求。對於傳統教育中的成功做法和經驗,該叢書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在此基礎上,結合社會發展、時代進步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對人文素質教育理論和實踐進行了創新性探索,強調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指導,借鑒世界教育組織提出的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認知、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發展等教育思想,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賦予人文素質教育以新的內涵。【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干部說干事

 

把構建和諧社區作為社區工作的重要目標

王進江 

  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系,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是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重要保証和有效途徑。近年來,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把構建和諧社區作為城市社區工作的重要目標,通過開展三級聯創、黨員承諾、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和遠程教育,改進社區工作,促進社區和諧,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級聯創強核心。開展“三級聯創”進社區活動,形成區、街、社區三級黨組織為主軸、黨員共同參與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合力,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按照“上下聯創,強機制,構建領導網絡﹔示范帶創,強基礎,構建組織網絡﹔黨員領創,強素質,構建管理網絡﹔黨群共創,強和諧,構建自治網絡”的思路,把黨的工作滲透到樓院、小區、社會團體等,不斷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組長的“四進社區”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各街道建立相應工作機構,形成區委、街道、社區三級聯動經線,增強“三級聯創”的縱向動力﹔建立由街道黨工委牽頭、轄區單位黨組織為成員、吸納有關人士共同參與的街道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形成各單位協調配合、共同建設社區的聯動緯線,增強推動“三級聯創”的橫向動力。

  黨員承諾樹形象。開展黨員承諾進社區活動,創設治安責任、利民服務、文化宣傳、衛生監督“四個崗位”,開展科學定諾、簽名承諾、實踐履諾、跟蹤問諾、民主評諾“五諾”活動,實行黨員互評、群眾測評、組織考評和承諾、踐諾公開“三評一公開”,把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落實到社區建設的實踐中,用實際行動樹立黨員先進性形象。根據黨員的文化、專業、特長等設立崗位,讓廣大黨員為社區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在提供服務中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全文】

立足實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楊森明 

  發展生產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陝西省華縣從自身實際出發,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壯大蔬菜產業、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按照擴大規模、提升品質、培育品牌的思路,大力促進蔬菜產業發展。目前,蔬菜產業已經成為華縣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不僅繁榮了縣域經濟,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華縣蔬菜產業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壯大,關鍵在於認真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創新發展思路。改革開放以來,華縣歷屆黨委和政府根據區位特點和歷史傳統,始終高度重視發展蔬菜產業,實現了蔬菜產業由小菜園走向大基地、從小菜籃走向大市場、從小生產走向大產業的三大轉變。近年來,華縣進一步提出“穩步發展大路菜,積極發展精細菜,突出發展設施菜,做大做強特色菜”,圍繞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四個環節,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創新發展模式,完善扶持政策,調動菜農積極性,促進蔬菜產業發展。2006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蔬菜總產量25萬噸、總產值1.7億元,蔬菜收入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6.9%。華縣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縣”。
  推廣科學種菜。堅持專業隊伍和業余隊伍相結合、科技攻關和示范推廣相結合、重點突破和全面推進相結合。【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權娟)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