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但經濟運行中一些長期積累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同時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況新問題。針對這種形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完善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作出了新的部署。隻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才能保持我國經濟的穩定運行和長期可持續發展。
中央強調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在對我國經濟運行的科學分析基礎之上的
經濟增長速度偏快。近幾年我國GDP的增長速度一直較快,而且呈逐年加速趨勢。新一輪宏觀調控開始的2003年,我國GDP增長率是10.0%,2004年至2006年增速分別比2003年上升了0.1、0.4和1.1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長率達到11.5%,上升趨勢進一步增強。分產業看,對國內生產總值貢獻最大的工業增長速度加快,今年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3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高1.9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全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達到11.6%。經濟增長速度偏快,給經濟結構調整、能源資源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都帶來了許多困難。
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投資和出口增長依然強勁。首先,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投資增速今年出現了反彈趨勢。2003年全社會投資增長率是27.7%﹔經過3年的壓縮,2006年下降到24%。今年1─9月份,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25.7%,雖然比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但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其次,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順差繼續擴大。今年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達到15708億美元,增長23.5%,其中出口8782億美元,增長27.1%,增速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貿易順差達到1857億美元,已超過2006全年的水平。貿易順差過大,不僅使國際貿易摩擦大量增加,資源環境更趨緊張,還增加了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壓力。
消費品價格上漲顯著。今年以來,消費品價格結束了長期低迷的狀態,呈現出逐月加速上漲的趨勢,8月CPI達到6.5%,9月達到6.2%,10月達到6.5%,11月上升到6.9%。1─11月CPI累計上漲4.6%。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恩格爾系數較高,居民用於購買食品的支出在CPI的構成中所佔比重超過36%,對低收入階層來說這一比例還要高。因此,近期物價的快速上漲對低收入階層和困難群眾的生活影響很大。今年以來新出現的消費品價格顯著上漲趨勢,是宏觀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重要信號。
資產價格高位持續攀升。除了CPI,當前我國股市和樓市等資產市場價格也在高位持續攀升。特別是部分大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過高,已經嚴重影響到居民住房,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証券市場方面,依據上市公司2007年上半年的年報數據推算,剔除長期停牌的股票,目前1243隻A股的加權動態市盈率為40.71倍。剔除2007年中期淨利潤為負的股票,1127隻股票中隻有261隻股票的市盈率低於平均水平,僅佔23.16%,其余近八成股票的市盈率水平高於40.71倍。在流動性過剩和實際負利率背景下,大量資金流入股市容易加大資產泡沫。【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