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今日理論版: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
2007年12月17日09:05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無標題文檔

學習十七大精神 貫徹十七大精神

王曉紅

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是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
   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對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具有重要作用。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無污染、低能耗、節約資源,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於推動現代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實現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有利於促進現代服務業技術和管理創新,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優化服務業結構﹔有利於促進服務貿易出口,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升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優化外貿結構﹔有利於提高現代服務業利用外資的數量和質量,培育新的外資經濟增長點,優化外資結構。同時,承接國際服務外包,能夠培養一大批現代服務業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為我國服務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和人才支撐。
  
我國具有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明顯優勢。一是人力資源優勢。2005年全國科學家和工程師超過250萬人。全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在400萬人以上。二是市場優勢。跨國公司制造業繼續向我國轉移,為我國承接與之配套的生產性服務外包業務提供了市場。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將繼續吸引外資企業在華承接服務外包業務。我國企業對於開拓國際市場、創建國際品牌的需求增加,也將吸引跨國公司將現代服務業向我國轉移。三是政策環境優勢。我國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外商投資環境,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相關產業扶持政策,建立了較完整的支持服務體系。四是基礎設施優勢。【全文】

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江西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一論述,深刻揭示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科學發展觀適應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新形勢。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繼續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從國際形勢看,和平、發展、合作成為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同時,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們仍將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針對這種形勢,科學發展觀強調,必須緊緊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從國內形勢看,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深入發展,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針對這種形勢,科學發展觀強調,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這為我們科學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文】
 

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北京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從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出發,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深刻認識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時代性。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於體現了時代精神,實現了發展理念的重大轉變和發展內涵的進一步拓展:更加注重發展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更加注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的全面協調發展,更加注重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全面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等等。這說明,科學發展觀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使我國關於發展的指導思想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征。【全文】

 

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廣東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黨的十七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對我國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體現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義,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認識。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始終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發展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科學分析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的一系列階段性特征,認真總結我國發展實踐,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方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雖然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產力狀況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和發展,但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全文】

思想縱橫

    基本要求與內在需要
 

易清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這一重要論斷,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經驗,科學闡明了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對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上,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進行不懈的實踐探索,深刻認識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始終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離開了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都無從談起。基於這些認識,我們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帶領人民艱苦奮斗,推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使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在奮力推進發展實踐、不斷總結新鮮經驗的過程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發展不是簡單的經濟增長,而必須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推動科學發展,就是著眼於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實現發展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隻有堅持科學發展,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堅實基礎。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全文】

點擊進入圖形版

干部說干事

 

抓住重點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

林詩鑾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落實這一基本國策,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海南省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又是欠發達省份,基礎薄弱,資源短缺,環境容量有限。海南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實施以節能、節水、節地、節約礦產資源和節約原材料為重點的資源節約戰略,合理開發、節約使用和綜合利用各種自然資源。一是積極推進集約利用土地。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建設用地佔用耕地補償制度。強化土地規劃,推行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住宅向社區集中的用地模式。加大土地調控力度,推進土地向優勢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項目建設傾斜,集約使用土地。二是強化項目准入管理。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土地、環保政策,堅持“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原則,遏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產業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三是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加快實施新的節能標准,突出抓好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重點耗能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工作,引導商業和民用節能。增強節水意識,建立科學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大城市節水設備和器具的推廣力度,推進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
   以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突破口,建立節約資源的生產方式。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途徑。發展循環經濟,應從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入手,支持和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促進企業建立健全資源節約管理制度,形成循環型的生產模式﹔積極支持生態工業園、生態農業園的建設和發展﹔構建全社會“大循環經濟”,加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建立全社會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加強再生資源的回收、加工和利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根本要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資源節約型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新型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有機農業,加快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產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咨詢、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加大能源資源節約技術創新力度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有力保障。加大能源資源節約技術創新力度,應積極組織實施資源節約重大技術開發,努力突破節約能源資源的技術瓶頸﹔加強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技術的科技攻關和產業化,重點開發節約和替代石油、節電、節水、建筑節能等技術﹔充分發揮海南光熱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推動太陽能、風能等新型能源的開發與應用。【全文】

新書評介

 

《中國經濟轉型期的宏觀問題解析》簡評

衛興華 

  我國在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需要關注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研究和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三農”問題,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以及個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問題,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正確處理與解決,關系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焦方義和劉文勇著、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經濟轉型期的宏觀問題解析》一書,以我國經濟轉型時期利益關系重構為主線,對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中的一些重要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全文】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責編:權娟)

 相關專題
· 今日理論版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