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今天發表的上海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組織撰寫的這組文章,側重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等問題。
——編者
辯証統一的有機整體
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張 雄
|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論述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新時期伴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我們黨圍繞新的歷史實踐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形成的科學理論體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刻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奠基之作。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繼承和發展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中,深化了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問題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承上啟下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全文】
|
精髓·主線·主題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 劉建軍
|
黨的十七大在理論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把我們黨在新時期以來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中相繼形成的創新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概括為一個統一整體,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其精髓是解放思想,主線是改革開放,主題是發展。
解放思想是精髓。解放思想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也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中一以貫之的精髓。把握了解放思想這個精髓,就把握了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聯系,把握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之間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內在聯系。【全文】
獨創性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
復旦大學校長助理 桑玉成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南、立足中國國情進行的偉大歷史性創造。這個創造體現在理論上,就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概括地說,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基本方面。
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理論。作出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經的特定階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