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有效路徑──
|
經濟落后地區怎樣建設新農村
──陝西省紫陽縣新農村建設的調查
信高信 |
調查與思考 |
|
經濟落后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該如何走?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陝西省紫陽縣立足縣情,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生產為根本,以扶貧開發為重點,因地制宜、穩步扎實地推進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為經濟落后地區建設新農村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鑒的做法和經驗。
探索與實踐
紫陽縣地處陝南,境內山大、溝深、坡陡,人稠民貧,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窮縣。面對這樣的現實,紫陽縣委、縣政府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了建設新農村的思路和舉措。
因地制宜,規劃先行。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統籌考慮各方面情況,尤其要切實搞好規劃工作。因地制宜、規劃先行,是紫陽縣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特點。紫陽縣委、縣政府提出,新農村建設規劃要注重超前性,規劃力爭一步到位,建設可以分步實施﹔注重全面性,把農民利益與市民利益、工業發展與農業發展、城鎮建設與農村建設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注重科學性,做到水、電、路“三配套”,功能、綠化、造型“三統一”,生態、景觀、風格“三協調”﹔注重嚴肅性,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經過反復討論,紫陽縣制定出台了《紫陽縣新農村建設規劃》,並編制了各村建設規劃。同時強調,規劃的實施要堅持量力而行,政府不搞大包大攬,更不搞一刀切。比如,在村庄建設上,推出以整潔美化型為主、以拆舊建新型和異地新建型為輔的三種模式,供各村各戶選擇,充分尊重廣大農民的意願。
抓點示范,以點帶面。為了確保新農村建設扎實有序推進,紫陽縣認真進行了試點工作。以扶貧和農業綜合開發為依托,兼顧城鎮、川道、山區、邊貿等不同類型,在全縣確定了10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研究制定試點村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同時,整合資源、集中資金,大力推進試點村以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民居建設。
培育產業,夯實基礎。建設新農村,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而發展生產離不開產業支撐。紫陽縣從自身的資源條件出發,明確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任務。著力發展茶葉產業,採取抓建園、抓加工、抓認証、抓協會、抓茶文化挖掘等措施,擴張茶葉基地規模,提高茶葉產品質量,爭取市場競爭主動權。按照“大產品集中做大、小產品分頭做強做精”的思路,積極發展蠶桑、畜牧、中藥材、勞務輸出等優勢產業,不斷優化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突出重點,打破瓶頸。交通通訊、供電飲水等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貧困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紫陽縣緊緊抓住包茂高速公路建設和陝西省實施通村水泥路建設的機遇,三管齊下推進公路建設:一是按照“群眾打底子、政府鋪面子”的思路,採取措施調動群眾參與公路建設的積極性﹔二是通過“財政出一點、社會幫一點、群眾拿一點、項目資金捆綁使用傾斜一點”的辦法,多方籌集公路建設的資金﹔三是根據建、養、運一體化的要求,制定《村級公路養護辦法》……【全文】 |
|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三農”問題再度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這次關注,不是單純的對改革開放之初的平面式回歸,而是認識在實踐過程中的螺旋式上升,是對“三農”問題與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關系的重新審視。多功能農業的提出,是其中重要的進展之一。
農業多功能性問題,最初是世界貿易保護主義范疇的問題。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其內涵更為豐富,並被賦予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是對傳統農業理論的深化。對於我國來說,提出和強調農業的多功能性,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開展對農業多功能性問題的研究,可以為全社會重新認識農業拓寬視野。黨中央、國務院把“三農”工作提高到了黨和政府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在一些地方,“重中之重”還沒有真正得到落實。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農業的認識還落后於實踐,還停留在傳統的淺層次上,即隻把農業簡單地看成“吃飯產業”,以吃飯目標掩蓋了農業的豐富內涵,而忽視了農業之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多種重要意義。對農業多功能性問題予以闡釋,能夠讓人們重新審視農業,充分認識到發展好農業不僅能夠保障糧食供給、提供多種農副產品……【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