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
廣東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
主要觀點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其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共同建設與共同享有,是一個辯証統一的整體。隻有堅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共同建設的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共同享有的程度才能不斷增強。 |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偉大實踐中,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先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這些重大戰略思想,是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自覺認識和深刻把握,是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其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在今年的兩會上,胡錦濤同志指出,一定要在黨的領導下,把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和諧社會貫穿於和諧社會建設的全過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這一重要講話,進一步闡明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途徑和依靠力量,對於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指導作用。
和諧社會是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社會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就是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
堅持共同建設、共同享有,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要求。公平正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為了極大地增加全社會的物質財富,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奠定物質基礎﹔共同富裕,指明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力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共享社會物質財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與共同富裕,兩者統一於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過程中。共同建設,就是要通過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保障和促進全社會成員誠實勞動、合法經營,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共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共同享有,就是要堅持一切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並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因此,隻有堅持共同建設、共同享有,才能使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得到實現。
堅持共同建設、共同享有,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既給我國發展帶來巨大活力,也給社會生活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扎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求我們把共同建設作為根本途徑,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熱情和創造活力﹔把共同享有作為根本目標,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胡錦濤同志所指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隻有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才能使這一宏偉目標變成現實﹔隻有讓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從和諧社會建設中得到實惠,才能使和諧社會建設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因此,共同建設、共同享有,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又是其落腳點。【全文】 |
|
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既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活力,也帶來一些矛盾和問題。這對做好黨的群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怎樣才能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呢?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處理好解扣與解憂的關系。
“扣”,指的是干部群眾思想上的困惑﹔憂,指的是干部群眾生活中的困難。解扣與解憂,就是解決干部群眾所面臨的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實際問題和思想問題常常是相伴而生或彼此關聯的。解決思想問題,往往需要從解決實際問題破題﹔解決實際問題,往往需要從解決思想問題入手。因此,解扣與解憂,都是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廢。隻有注重解憂,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為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化解他們的心結、理順他們的情緒﹔隻有注重解扣,充分了解群眾的思想狀況和實際需求,多做析事明理、解疑釋惑、統一思想的工作,才能形成心齊氣順、團結向上的良好氛圍,真正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領導干部不注意正確把握解扣與解憂的辯証關系,影響了群眾工作的效果。他們有的認為群眾工作就靠嘴皮子,說得多、做得少,甚至隻說不做放空炮,對群眾的冷暖疾苦漠不關心,對群眾的實際困難視而不見﹔有的以為把事情辦了就萬事大吉……【全文】
思想縱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