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2007年04月30日08:57

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艱巨的任務 不變的目標

                        張立群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大課題。實現“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這兩個約束性指標,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分析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積極探索節能減排的途徑和辦法。

    節能減排為何難度大

  近年來,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單位GDP能源消耗,2003年較上年上升4.9%,2004年較上年上升5.54%,2005年又較上年上升0.16%﹔二氧化硫排放量,2003年較上年上升12.04%,2004年較上年上升4.47%,2005年又較上年上升13.06%﹔化學需氧量,2004年較上年上升0.4%,2005年又較上年上升5.6%,都呈現持續上升態勢。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經濟持續較快增長。2002年至2006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0.02%,較1978年至2001年年均經濟增長率提高0.42個百分點。較快的經濟增長,帶來了較大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工業比重特別是重化工業比重提高。2005年與2001年相比,第二產業在GDP中的比重由45.2%提高到47.5%﹔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39.8%提高到42%,分別提高了2.3和2.2個百分點。在工業增加值中,食品、飲料、紡織、化纖等輕工業的比重由13.36%下降到10.89%﹔黑色及有色金屬冶煉、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等重化工業的比重則由12.87%提高到16.76%。工業生產對能源需求較大,其中重化工產品生產對能源的需求尤其大。根據2005年的數據計算,億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為2.05萬噸標煤﹔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水泥等)、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重化工業億元增加值能耗為5.67萬噸標煤,分別為億元GDP能耗的1.68倍和3.58倍。工業比重特別是重化工業比重提高,必然導致單位GDP能耗提高﹔受結構變化的影響,經濟增長率提高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提高0.085個百分點。同時,工業污染物排放也會較快增長。﹝全文﹞

思想縱橫

理論親近群眾才能打動群眾

顧伯沖

  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貼近群眾、打動群眾,並轉化為推動實踐、促進發展的巨大物質力量?這是擺在每一位理論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授方永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這一課題作出了響亮的回答。作為教師,他立足三尺講台,二十年如一日向學員熱情傳授黨的創新理論﹔作為理論工作者,他始終牢記使命,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向群眾積極宣講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黨員,他堅持以身作則,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始終努力按照黨的創新理論的要求去做。聽過方永剛講課的干部群眾紛紛表示,通過他的講授,深刻的道理變得通俗而生動,黨的創新理論真正有用而管用﹔認識方永剛的人們一致認為,從他的言傳身教之中,可以看出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懷,可以感受到黨的理論工作者的拳拳之心和切切之情。

  方永剛是黨的理論工作者的光榮,也是黨的理論工作者的榜樣。方永剛的事跡為學習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帶來了啟示:要使理論掌握群眾,就要讓理論親近群眾﹔充分發揮黨的創新理論的巨大威力,需要在黨的創新理論與實踐之間、與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歸結起來,就是要深入學習、堅定信仰、積極傳播和模范踐行黨的創新理論。

  深入學習是基礎。任何科學理論都是實踐的產物、智慧的結晶,但它不會自動進入人們的頭腦中。對於科學理論,信仰踐行也好,傳播宣傳也好,首先應當學習掌握它。方永剛對待黨的創新理論,不是淺嘗輒止、生吞活剝,而是潛心鑽研、深入理解。20多年來,他反復鑽研《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毛澤東選集》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廣泛學習黨的各種文獻,撰寫編輯大量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書籍和教材。全面、系統、持久的學習,使方永剛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有了深刻的認識,為他講活黨的創新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堅定信仰是保障。人無信仰,必無精神支柱,必無前進動力。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是共產黨人的靈魂。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就必然堅定信仰黨的創新理論。對於理論工作者來說,隻有堅定對黨的創新理論的信仰,才能喚起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熱愛和激情,並用這種熱愛和激情去感染聽眾和讀者。方永剛正是“敬而學,學而信”的典范。他聯系我國的發展歷程,聯系個人的切身感受,深信黨的創新理論是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從而迸發出積極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強烈激情,形成了模范踐行黨的創新理論的高度自覺。﹝全文﹞

干部說干事

在維護群眾利益中促進社會和諧

陳 光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近年來,山東省菏澤市堅持抓發展、解民憂、保平安,維護群眾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取得了明顯成效。

  抓發展,夯實社會和諧的物質基礎。和諧需要發展,發展促進和諧。離開了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物質基礎,社會和諧就很難實現。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構建和諧社會,首要的任務就是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基於這樣的認識,菏澤市委、市政府強調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山東省委、省政府實施“突破菏澤”戰略的重大機遇,轉變思想觀念,轉變干部作風,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按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科學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重點培育能源、化工、林木、食品、紡織、機械六大主導產業,強化招商引資,發展特色經濟,打造知名品牌。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認真落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通過這些措施,菏澤市經濟連續四年實現了較快增長,為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堅實基礎。

  解民憂,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如果經濟發展了,人民群眾卻不能享受到發展的成果,生活水平沒有提高,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維護,那麼,不僅難以實現社會和諧,反而可能引發社會矛盾。菏澤市堅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把“解民憂”擺到重要位置,通過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努力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逐年加大教育投入,認真落實農村中小學“兩免一補”政策,使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8%﹔高度重視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2003年以來新增城鎮就業35.8萬人,使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積極實施“安康居住工程”,使3900余戶城鎮低收入居民住上了新房﹔深入開展醫藥購銷不正之風專項治理,使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得到緩解﹔切實加強城市建設,相繼建成引黃供水、污水處理、環城公園等一批重點項目,使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全文﹞

高校在和諧文化建設中大有可為

              楊 河  

  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社會和諧水平的重要尺度。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諧,都離不開和諧文化的支撐。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高校是文化創造和傳播的重鎮,在和諧文化建設中大有可為。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大力建設和諧文化。當今時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誰佔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胡錦濤同志指出,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大潮,面對當代中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要求,面對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要,如何找准我國文化發展的方位,創造民族文化的新輝煌,增強我國文化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軟實力,是一個重大現實課題。我國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要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凝聚全體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實現全體人民的團結和諧,共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必須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

  高校應在和諧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首先,這是由高校的發展目標決定的。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高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決定著高校工作的成敗得失,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通過對青年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和熏陶,使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積極的人生態度、優良的道德品質,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其次,這是由高校的基本功能決定的。高校的基本功能是進行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從一定意義上看,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都屬於文化建設的范疇。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需要嚴謹的學風、探索的精神、創新的勇氣,這些方面的素質也都需要通過加強高校文化建設來獲得。再次,這是由高校的社會角色決定的。高校是智力密集、人才薈萃之地,應當領社會風氣之先,努力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和示范地。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高校應當大力建設和自覺弘揚和諧文化,為全社會作出表率 。﹝全文﹞

時論精萃

 做好群眾工作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

          陳 亮

    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勢。在新的歷史時期,做好群眾工作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應當多說貼近群眾感情的話,多干群眾能得實惠的事,努力做群眾信得過的人。

    勤下基層,說貼近群眾感情的話。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豐富多彩、無限生動的。領導干部隻有勤下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與群眾交朋友,才能聽得懂群眾的話,學會說群眾聽得懂的話。無論是調查研究、走訪群眾,還是宣講政策、部署工作,都應當多說貼近群眾感情的話,多講群眾能夠接受的道理,切忌講官話、大話、套話和空話。這樣,與群眾的心就能貼得更近,同群眾的關系就能更加融洽。

    致力發展,干群眾能得實惠的事。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也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發展為了群眾,發展依靠群眾。構建和諧社會,做好群眾工作,都必須把加快發展、科學發展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各級領導干部應不斷提高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的本領,團結帶領群眾齊心協力推動發展。同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不斷增強群眾工作的說服力。嚴於律己,做群眾信得過的人。做好群眾工作,需要依靠一定的權威力量,更需要發揮人格魅力的作用。 [詳細]

理論信息

堅持以人為本 推進依法治國

汪習根 黃 锫

  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武漢大學法學院、湖北省法學會等單位舉辦的“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暨以人為本與法律發展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圍繞樹立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法律發展與制度創新等問題進行了研討。

  與會者指出,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是科學發展觀在法學領域的應用和體現。推進依法治國,需要樹立先進的法治理念。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法治的基本精神,隻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在全社會實現公平與正義。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包括這樣一些內涵:具有自然人、社會人、理性人、政治人和生態人五重屬性的“人”是其邏輯起點,社會和諧是其基本追求,公平正義是其核心價值,實現和保護人權是其終極目標。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要求從確立法律原則到從事法律實踐的所有法律活動,都必須以人的全面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與歸宿﹔要求尊重人格、合乎人性、講究人道、保障人權,並在此基礎上建構著眼於人、服務於人的法學理論體系。

  與會者認為,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有利於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當前,在法學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具體法律制度的設計脫離現實,法理學研究缺乏對具體社會問題的關注與分析,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等等。﹝詳細﹞

 

(責編:趙晶)
您的留言
內容:
請您注意
  1.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 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 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網站地圖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