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專題報道>>今日理論版 2007年04月27日09:36

新建網頁 1

把建設新農村與構建和諧農村統一起來

龐道沐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農村人多面廣、情況復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難點和重點所在。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也是一個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過程。

  實現科學發展是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農村的重要前提

  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貧困是造成社會不和諧的重要根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廣大農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活不斷改善,但由於人口多、底子薄,農村生產力不發達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城鄉差距拉大、農民增收困難、農民權益得不到全面保護等突出矛盾和問題,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關鍵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立足農村實際,創新發展思路,實現科學發展。

  堅持加快發展。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面對社會矛盾多發的態勢,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解決社會矛盾,著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促進農村社會和諧奠定堅實基礎。應深入體察農民群眾的意願,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體現在大政方針和各項部署中,落實到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以發展現代農業、擴大農村就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理順城鄉分配關系、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為著力點,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

  堅持協調發展。重點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統籌考慮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勞動就業、社會事業、行政管理等,調整和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規劃計劃和政策措施,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一方面,通過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合理有序轉移﹔另一方面,努力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把農村發展擺在優先位置,為農村發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培育特色明顯、優勢突出、支撐力強的支柱產業。﹝全文﹞

以發展農電事業助推新農村建設

劉振亞

  內容提要
  安全、可靠、充足、經濟的電力供應,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作為以投資、建設和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國家電網公司在發展農電事業、服務新農村建設中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適應新農村建設對農電發展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國家電網公司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的農電發展戰略,積極推進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戶戶通電”、新農村電氣化、農村生物質發電等重大工程,以發展農電事業助推新農村建設。

  電力是現代文明的標志,電力工業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大力發展電力事業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還是促進農村社會發展、實施城鎮化戰略,安全、可靠、充足、經濟的電力供應都是重要的基礎和保障。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農村電力事業的發展,充分發揮電力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使農民群眾享受優質電力服務

  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快發展農電事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努力使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優質的電力服務,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國農電事業一直保持較快發展的勢頭。特別是1998年以來,通過實施大規模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深化農電體制改革、推進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工作(即“兩改一同價”),我國農電事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投資超過前50年的總和,農村供電可靠率顯著提升,農村用電量大幅度增長,基本實現城鄉生活用電同網同價,農村到戶電價平均降幅超過30%,農村電氣化達到了新水平。“十五”期末,全國縣、鄉、村通電率分別為100%、99.9%和99.8%。縣及縣以下人均用電量,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不足0.1千瓦時增長到2005年的1050千瓦時。﹝全文 ﹞

 

學者論學問

幸福的經濟學分析

李義平

  幸福是一種主觀評價。經濟發展能夠提升人們的幸福感,這種感覺來自充足的食品、清潔的用水、快捷的交通、便利的通信、多彩的生活等等。一般來說,發展比不發展帶給人們的幸福感要更強一些。然而,面對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現實,為什麼還有人不滿意,甚至出現“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的現象呢?從經濟學角度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經濟發展雖然能提升人們的幸福感,但經濟發展對幸福的貢獻卻是邊際效用遞減的,即最初的經濟發展帶給人們的幸福感較強,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它所帶來的幸福感反而降低了。

  據兩位瑞士學者的研究,從1946年到1991年,美國人均收入從11000美元增加到27000美元(以1996年美元價值為准),生活必需品的檔次大幅度提高,室內衛浴、彩電、洗衣機、汽車等迅速普及。然而,這種物質財富的極大增加卻伴隨著平均幸福水平的略微降低。如果以3分為滿分,那麼,1946年的幸福水平為2.4,1991年反而降到了2.2。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個至為重要的原因是人們會自動適應新的經濟發展狀況,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欲望和期待。例如,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人們能夠擁有一台黑白電視機、看到簡單的電視節目,就會覺得很幸福。然而,現在即使家家都有了彩電,甚至有的家庭還不止一台,但人們的幸福感也不會增加多少,人們對電視節目的抱怨反而更多了。再如,在經過長期“大鍋飯”之后的改革開放初期,獎金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幸福感﹔但在20多年以后的今天,人們對獎金習以為常,獎金帶給人們的幸福感已經大大地減弱了。這表明,人們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有了新的起點就會有新的期待,而期待與現實情況的差距會降低幸福感。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人們會有新的期待,那麼,繼續發展經濟能解決人們幸福感降低的問題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但不能完全解決。﹝全文﹞

干部說干事

為推進基層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思想文化條件

俞棟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心在基層。基層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推進基層和諧社會建設,既應吃透中央精神,體現共性﹔又應立足自身實際,突出個性。浙江省安吉縣注意聯系民情、發揮優勢、創新方式,大力倡導和培育適應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的理念,切實加強和諧文化建設,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

  聯系民情,大力倡導和培育適應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的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構建和諧社會,應倡導和培育適應和諧社會建設要求的理念。安吉縣聯系社情民情,在全縣干部群眾中大力倡導和培育三種理念:一是科學發展的理念。發展是硬道理,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離開了發展,沒有物質基礎,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就無從談起。二是生態優先的理念。安吉是全國聞名的“竹鄉”,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應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堅持“生態立縣”,發展生態經濟,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三是民生為本的理念。關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全文﹞

建立知識共享系統 促進行政效能提高

魯由明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做好新形勢下的政府工作,必須不斷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規范行政權力,調整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與職責分工,改進政府管理與服務方式,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建立政府知識共享系統,有利於提升公務員素質和能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保障政府高效地履行各項職責。

  重要意義

  當今時代是信息社會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社會要實現發展進步,就必須支持和鼓勵創新﹔人們要努力跟上時代,就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學習不僅意味著個人利用一定手段獲取知識,而且包括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知識共享,通過提高個人和整體的創新能力來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錯綜復雜的環境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組織如果沒有知識共享系統,將無法凝聚成員的創新力量,難以完成自身肩負的任務。就政府來說,其效能與其成員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政府的知識共享水平成正比。這是因為,在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靠知識結構和專長單一的公務員個體已難以應對現代社會的公共管理需要,而必須通過知識共享和協同工作,把每個人的知識特長聚集起來,轉變成政府組織的整體能力。知識共享是學習型政府的重要特征,知識共享系統是學習型政府的重要支撐。

  具體內容

  形成知識共享的文化氛圍。在一個特定的政府組織中,文化滲透到各個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思想作風、行為方式和組織的運行方式、環境氛圍。著眼於實現知識共享,應在政府組織中形成一個以獲取知識和推進創新為中心的目標和價值體系,打破部門界限,引導和幫助公務員之間建立合作關系,激勵公務員與他人進行知識共享,營造一種學習、合作、開放的文化環境和氛圍。形成知識共享的文化氛圍,可以從有形和無形的文化建設兩方面入手。在有形的文化建設方面,應將知識共享與解決實際問題相聯系,使知識共享成為工作開展和組織運行的一部分﹔在無形的文化建設方面,應將知識共享納入政府組織文化之中,利用教育培訓、檢查考評等手段,促使廣大政府工作人員樹立知識共享的理念。

  建立知識共享的技術體系。技術對知識共享的支持,主要體現在促進協作關系的建立、支持協作活動的開展和實現知識資源的共享等方面。這一技術體系應該是以提供各種知識為主要功能的用戶協作平台,為具有共同興趣和實際需求的政府工作人員交換、共享知識提供技術支持。政府可以通過開發知識管理系統,建立知識共享的信息網絡,促進知識在政府內外廣泛交流﹔通過搭建內部交流平台,使組織內部成員有交換、共享知識的條件﹔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需要的知識,實現與社會乃至國外的知識共享。

  建立政府知識庫。建立知識庫,是對知識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和利用的過程,是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知識庫可以起到知識蓄水池的作用,不斷地收集和儲存知識,不斷地輸出和利用知識。﹝全文  

 

(責編:趙晶)
您的留言
內容:
請您注意
  1.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 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 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info@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rm@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網站地圖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