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來身后二三事 |
|
○劉明鋼(湖北) |
|
 |
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周恩來懷著深切的依戀之情,告別了偉大的祖國、勤勞的人民、並肩戰斗的親密戰友和相依相伴的夫人鄧穎超,以及生他養他的這一方熱土。
一顆偉人的心臟終於停止了跳動!
整個中國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而為周恩來處理后事則最令人揪心,其中有許多鮮為人知而又催人淚下的故事。
“我們這輩子沒兒沒女,想不到恩來倒得了你的濟了”
1976 年 1 月 8 日上午, 北京醫院的韓宗琦醫生正在高干門診上班。中午快下班的時候, 他突然看到一列車隊從北門開進醫院, 心裡就咯噔一下:“不好!”他忙打電話詢問, 果然是周恩來上午 9 時已逝世, 車隊將遺體護送到了醫院的太平間。韓宗琦交代了一下工作, 匆忙趕到那裡,見到有哨兵在站崗, 但還是決定留下來, 因為他知道接下來幾天裡肯定有不少事情需要做,他希望能幫上忙。下午, 他抽空向醫院領導匯報了自己的想法,得到批准。
韓宗琦從1950 年就開始做周恩來總理的口腔保健醫生。他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我有幸到總理身邊工作,並不是因為我有多麼高超的醫術,而是因為我父輩和總理的深厚友誼。嚴格的講,還是因為我母親和鄧穎超年輕時在天津女子師范學堂是同學。1923 年,我剛剛出生,鄧姨(因為鄧穎超和我母親的關系,從小我就稱她為‘鄧姨’)在天津搞學生運動,常常去我家,抱我玩。又因抗戰期間,我父親在重慶開牙科診所,總理在八路軍辦事處忙於國共合作,他們經常往來。”
正是由於有這層特殊的關系,韓宗琦主動要求為周恩來處理后事,為他老人家盡孝送終。
韓宗琦承擔了為周恩來更衣的任務。可他拿起周恩來家裡送來的衣服, 心裡一陣難過:襯衣太舊了, 除了領子和袖口是白色的, 其他地方都已發黃了, 顯然是換過領子和袖口的舊襯衣。他問:“可否換一件?”來人回答:“這是最完整的一件了。”韓宗琦深知周恩來一生勤儉節約, 隻好無奈地為周恩來穿上。接著,他又為周恩來穿上那套灰色的中山裝, 由於病痛的折磨, 周恩來瘦了許多, 使衣服領子大出一寸多。沒有辦法, 韓宗琦隻好把領口在頸后用別針別進一寸多, 這樣從前面看領口才不顯得過大。
在更衣的時候, 韓宗琦摘下了周恩來的手表和那枚“為人民服務”的毛主席像章。那是一塊上世紀50 年代生產的“上海牌”國產手表, 周恩來平時總是戴著它。那枚長方形的紀念章極為普通,“文化大革命”時期,有各種各樣毛主席像章, 而周恩來唯獨喜愛這枚, 因為上面有“為人民服務”五個字。如今,那塊手表和那枚紀念章,成了天津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最珍貴的文物。每個參觀者來到這裡,都要駐足良久。
韓宗琦還參與為周恩來遺體整容、化妝等等后事。
周恩來的葬禮結束后,韓宗琦向鄧穎超匯報了那幾天裡的事情。鄧穎超聽完后問:“是誰安排你去做這些事情的?”
韓宗琦答道:“除了主持醫院的悼念會是領導安排的以外,其他諸事都是自己主動做的。”他還解釋道:“當時並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隻不過覺得,當時醫院與西花廳的工作人員都忙,而有些事情必須有人出面張羅,自己是個晚輩,做這些事最合適。”
鄧穎超聽后,嘆了口氣,說:“我們這輩子沒兒沒女,想不到恩來倒得了你的濟了。”
當時,韓宗琦並沒有細想這句話的分量,后來,他了解到,北方人以“得濟”為一種孝道,就愈覺得這話的分量很重。
告別周恩來
1976 年 1 月 10 日, 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首都各界人士的代表, 前往北京醫院向周恩來遺體告別。第一批來告別的是醫療組的醫護人員。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也沒能挽回周恩來的生命, 長久壓抑在心頭的悲痛一下子爆發了出來,整個病房哭聲一片,聲震屋宇,其情真切可撼日月。
不久,鄧穎超由工作人員攙扶著走進來。她顧不及梳理散挂在眼睛邊那一縷灰白色的頭發,唏噓不停,滿面淚痕,邊走邊用手絹擦眼淚。一位護士走過去揭起白床單,鄧穎超看見神態安詳地閉著眼睛“睡著”了的周恩來,再也無法克制心底的悲痛,用哆嗦著的雙手撫摸周恩來已經冰涼的面頰,號啕起來:“恩來呀!恩來呀!你走了,我來晚了啊!”
下午, 是中央領導前來告別。江青是中央領導人中第一個走進告別廳的,人們把目光集中到她身上, 隻見她走到離周恩來遺體大約 1 米遠處, 就站住了,仍是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 沒有看一眼周恩來的遺容, 也沒有向周恩來遺體鞠躬與致哀, 自然, 在她臉上沒有淚痕, 更見不到絲毫悲傷的神情, 連最起碼的禮節都沒有。她只是轉動著身子大聲喊著: “小超, 小超……”有人攙扶著鄧穎超走來, 江青擁抱了她, 對她說了幾句話便離開了。
朱德委員長年事已高, 身體狀況不好, 仍冒著刺骨的寒風趕來了。他走到周恩來的遺體前, 脫帽,舉起右手, 向周恩來鄭重地行了個軍禮, 這個軍禮表達了他們之間近 50 年的戰斗友誼和深厚感情。朱德緊緊握住鄧穎超的手, 用無聲的語言道出了心裡的話。
郭沫若當時正在北京醫院住院, 當他得知周恩來逝世的噩耗時, 難過得昏了過去, 經搶救才蘇醒過來。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也在北京醫院住院,他坐著輪椅前來告別。當他見到周恩來遺體時,眼含熱淚,從輪椅上站起來, 恭恭敬敬地向遺體三鞠躬, 深情地注視著周恩來的儀容,然后坐輪椅繞周恩來遺體一圈后還要再繞一圈,任憑 工作人員怎麼勸解都不行。當再次繞到總理身旁,他又吃力地從輪椅上站起來,再次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
中央領導人,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周恩來關照、保護,得到解放出來的老干部、老革命,對周恩來更有無限的深情。他們走進告別廳,頓足捶胸、千呼萬喚地喊著:“總理啊,總理!您不能走啊!”有的人抑制不住號陶大哭,有的想扑向周恩來的遺體,這種悲痛的場面感人至深。毛澤東沒能參加告別儀式。據他的秘書張玉鳳回憶:
毛澤東當時重病臥床, 說不了話, 兩條腿已經不能走路了。中央考慮到他病重, 便沒有安排他參加周恩來的治喪活動。出於對周恩來的熱愛, 張玉鳳冒昧地問:“主席,去參加總理的追悼會嗎?”這一問, 毛澤東非常傷感, 用手略微拍拍他的腿, 痛苦而又吃力地說:“我也是走不動了! ”
在此之前,8 日下午, 工作人員流著淚給毛澤東讀周恩來訃告的清樣,毛澤東聽著緊鎖起眉頭,慢慢地閉上眼睛,不一會兒從他的眼裡溢出兩行淚水。
14 日, 工作人員給毛澤東讀由鄧小平代表黨中央宣讀的悼詞,這時,毛澤東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失聲痛哭! 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少有的感情流露。
根據安排, 11 日下午4 點30 分,周恩來遺體告別儀式結束,遺體送八寶山火化。
從北京醫院到八寶山,首都百萬群眾冒著嚴寒佇立在長安街兩側,每個人都戴著自制的黑紗和白花, 淚流滿面的默默站立等待著, 等待著最后送別自己的總理。
十裡長街,人海如潮,哭聲不絕,匯成了淚河!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沒人動員、沒人組織的如此巨大而又秩序井然的隊伍﹔
世界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如此隆重、如此悲壯的葬禮!
“撒掉骨灰也是一場革命,是我和恩來同志共同進行的一場革命”
1月12日上午,鄧穎超將西花廳黨支部的三個人——副衛士長張樹迎、貼身衛士高振普和趙煒找來,同他們商量周恩來的后事問題。她說:“黨中央、毛主席批准了恩來同志的請求,不留骨灰,我得到這個消息后很高興。因為恩來同志生前最擔心的是怕我辦不成這件事,現在可以完成了。你們都是恩來生前身邊工作多年的同志,又是黨支部成員,咱們共同為實現這一願望去工作。我本想親自去完成,但由於身體、天氣等等條件不允許我去做這件事,我相信你們會很好地完成這個工作的。我和恩來年輕時都做過黨支部工作,也一直重視支部工作,所以這件事也要依靠黨支部,不要驚動更多的人,也不要麻煩組織。你們在北京找一找,到玉泉山、八一湖等有水的地方看一看能不能撒骨灰。”
聽了這一番話,三個人更理解鄧穎超的心情,當即表示:“請大姐放心,我們一定完成好。” 當時舉國上下一片悲慟,“四人幫”卻採取了種種手段阻止人民的悼念活動,但廣大群眾還是沖破重重阻力,用各種方式寄托對周恩來的哀思。因此,高振普提出,為尊重億萬人民懷念總理的感情,是否把周恩來的骨灰在再放幾天,然后再撒。鄧穎超擺了擺手說:“我的請求,中央已批准,已有了安排,就不要再提了。我再向你們說一遍,你們要認清,撒骨灰也是一場革命。由土葬到火化是一場革命,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又是一場革命。我死后骨灰也不保留,也請黨支部負責。這是我和恩來同志共同進行的一次革命啊!我們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鄧穎超還說:“撒掉骨灰,又不能讓群眾發現,以免成為后人紀念之地,找好地方后報告組織,由我帶你們少數人在夜間撒掉。”
那些天,北京特別冷,天空也像億萬人民的心一樣寒氣襲人。高振普三人多處察看,但找來找去,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地方。他們又考慮:作為周恩來這樣的偉人,怎麼能隨隨便便撒掉骨灰呢?全國人民能答應嗎?於是,他們回來后,把情況和想法報告給鄧穎超,認為應由組織上去實現總理的願望。
最后還是由中央做出決定:派飛機去撒, 並由羅青長、郭玉峰(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張樹迎和高振普4個人去執行撒骨灰的任務。撒的地點也是根據周恩來生前遺願由中央同意的。
1976年1月15日,周恩來的追悼會結束了。晚7時半左右,鄧穎超帶著工作人員走進了大會堂西大廳,周恩來的骨灰就安放在那裡。在向周恩來遺像和骨灰肅立默哀后,鄧穎超打開骨灰盒,她的雙手在顫抖,雙眼含滿了淚水,但堅強地說:“恩來同志,你的願望就要實現了,你安息吧!”
在場的人全都放聲大哭起來。
晚8時許,周恩來的骨灰盒由張樹迎、高振普等四人捧著去執行撒骨灰的任務。鄧穎超乘車去了機場,目送著飛機起飛。那一天,天空特別的亮,飛機飛出去好遠還可以看得見。
飛機平穩起飛后, 在北京上空撒下了第一把骨灰,撒下對首都北京深沉的愛﹔
飛機飛越密雲水庫,撒下了第二把骨灰,也播下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情﹔
飛機向天津飛去,把第三把骨灰撒在天津,那是周恩來、鄧穎超起步鬧革命的地方﹔
飛機飛到山東的濱州,把最后的骨灰撒向了黃河入海口。骨灰與鮮花隨著滾滾的黃河水,流入浩瀚的大海!
周恩來沒有留下骨灰,也沒有立下墓碑。可是在祖國大地上、人民的心坎上矗立著一座無形的豐碑。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