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提出 |
|
|
|
 |
重溫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有一句口號不得不提:“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蛇口工業區創始人袁庚率先提出的這句口號,如春雷般滾過中國大地,振聾發聵。大膽詮釋市場經濟
袁庚是一位懷有理想主義的政治家。他在蛇口這個2.14平方公裡的“實驗室”裡沖擊著當時的兩個禁區:市場經濟和行政體制。盡管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國的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盡管1980年成立了深圳、珠海、汕頭3個經濟特區,但對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兩條路的選擇,當時仍存在極大爭議。表面是經濟問題,實際上卻是政治角力。那時,沒人敢提市場經濟,更沒人敢提政治體制改革。1992年以前,特區一直處於“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漩渦中。
袁庚對市場經濟的詮釋,濃縮在“時間”和“效率”的概念中,並通過“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口號響亮地喊了出來。有人說,中國走向市場經濟是從這句口號開始的,然而,這句口號卻一度成了“姓社姓資”爭論的火力集中點。袁庚說:“寫這標語時,我是准備‘戴帽子’的。”在計劃經濟思想還牢牢佔據人們頭腦時,袁庚借用資本主義社會的觀念,將其引入社會主義建設,無疑是要膽識和勇氣的。這句口號在中國爭論時間之長,影響之大,歷史上罕見。1984年1月,鄧小平視察蛇口時肯定了這個口號。后來,這塊牌子被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博物館,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坐標。冒險試驗民主選舉
同樣在蛇口,袁庚的另一項試驗——民主選舉,卻在他離休后戛然而止。
1983年4月24日,蛇口工業區第一屆管理委員會成立,取代了原來的建設指揮部。這屆管委會是由民主投票產生的。而且規定,管委會兩年一屆,每屆均由民選產生,每年由群眾對管委會成員投票,不信任票過半就下台,包括袁庚自己。民主選舉設計的程序置所有候選人於眾目睽睽之下。群眾投票前,候選人要發表施政演說,要回答群眾的質詢。袁庚說:“群眾監督干部,群眾有權選舉和罷免干部,這至關重要。我相信可以改變一下干部結構和工作作風。由組織部門提名,上級批准的做法容易滋生干部‘人身依附’的觀念。我想做一個不太小的改革,冒一點風險。”
蛇口的做法引起極大的爭議,但選票和監督的力量在袁庚離休前的十多年裡作用明顯:蛇口工業區的領導干部雖然掌管人事權和數以十億計的財權,卻沒有發生過貪污受賄類的案件!
蛇口的民主選舉、輿論監督轟轟烈烈十幾年,隨著袁庚的離休,一夜回到改革前。92歲的袁庚說:“1878年,愛迪生在門羅帕克實驗室裡最初點亮的白熾燈隻帶來8分鐘的光明,但是這短暫的8分鐘卻宣告了質的飛躍,世界因而很快變得一片輝煌。最初那盞古拙的燈泡,它纖弱的燈絲何時燒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真真確確留給人們對不足的思索和對未來的希望。”
一位當年的親歷者說:“蛇口的選舉只是民主的嘗試,讓大家逐步習慣,明白自己也有真正的發言權,這就是選舉的社會意義。”
(摘自《羊城晚報》林 丹�文)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