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胡錦濤赴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大會>>關懷紀實
香港回歸十年中央領導關心香港紀事
2007年06月29日14:50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時時刻刻把香港放在心上──回歸十年中央領導關心香港紀事

  6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一行乘機抵達香港,將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就職典禮。這是胡錦濤同志十年中二度踏訪香港。

  回歸以來,中央對香港的關懷始終如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總能聽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聲音,總能看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身影,總能感受到中央領導同志對香港的牽挂。

  彎彎香江,分分秒秒與中南海緊緊相連﹔特區遙遙,時時刻刻在中央領導的心上。

  十年來,中央對港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中央領導對香港的關心始終如一,一以貫之。

  回歸十年來,每當香港特區遇到困難、危難的時候,中央總在第一時間表達關切之情,伸出援助之手。

  1998年香港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國際“金融大鱷”利用亞洲金融危機狙擊港元,擾亂香港的金融市場秩序,香港金融體系一時風雨飄搖。在關鍵時刻,中央政府多次鄭重、堅決地宣布人民幣不貶值,堅決支持維護港元的聯系匯率制度,給予特區政府有力的支持。1998年7月1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親赴香港參加回歸一周年慶祝大會。他向世界庄重宣示: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所採取的應對措施,特別是堅決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維護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保持香港大局的穩定。

  中央的大力支持,令飽受金融危機沖擊的香港特區堅定了戰勝困難的信心。香港輿論指出,江澤民主席的重要講話,極大地鼓舞了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也使越來越多的港人相信,在有困難的時候,中央政府一定會堅定不移地支持香港,成為香港應付挑戰、抗御沖擊的堅強后盾。

  2003年,內地和香港同時遭遇非典疫情侵襲。當年4月,胡錦濤主席在廣東考察時會見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仔細詢問了香港的疫情。胡錦濤主席請董建華先生提供一份香港急需的藥品和防護用具清單,中央政府將全力支持。隨后,董建華就向中央政府提交了清單。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在一周內保質保量、全部無償地向特區政府提供。

  由於內地的防護服與香港的制式不同,有關方面要求內地工廠按照香港的要求加班加點趕制,而特殊眼罩、口罩等隻有國外特定工廠生產的防護用具,中央有關部門立即到國際市場組織採購。一周后,所有清單上的貨物集中在深圳移交給特區政府。

  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陳佐洱不久前在與媒體座談時透露了當時的一個細節:看到香港有前線醫護人員因非典而犧牲和病倒,衛生部專門從沒有發生非典的地區抽調了200名護士,集中訓練,熟悉香港醫院的管理規則,前后待命兩個月,時刻准備馳援香港。后來,香港疫情緩解,這批護士便沒有派出。

  由於接連遭遇亞洲金融危機、“9·11”恐怖事件的影響和非典疫情,香港經濟到2003年陷入低谷。為此,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2003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在香港正式簽署,港人稱之為“雪中送炭”,“中央送給特區的大禮”。陳佐洱透露,CEPA磋商的最后階段也正是香港非典疫情肆虐之時,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為此多次指示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加快磋商步伐。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香港各界的努力下,香港經濟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走出低谷。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香港經濟增長分別達3.2%、8.6%、7.5%和6.8%。現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最近在形容香港經濟現狀時說:“差不多20年來,現在是最好的情況。”

  ……

  “挺”這個字在香港有“支持”的意思。回歸十年來,中央主要領導同志一次次地公開“挺港”、“挺特區政府”,一次次及時伸出援手,使得香港踏平崎嶇,挺過難關,走上了繁榮、穩定、發展的康庄大道。這一切,也驗証了董建華先生說過的一句朴素而深刻的話語:“香港好,祖國好﹔祖國好,香港更好!”

  十年來,中央主要領導蒞臨香江多達十幾次。中央領導訪港,帶來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關心、支持和愛護,也向世界傳達了中國政府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定信心。

  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江澤民同志正確領導下,確保了香港的平穩過渡,實現了香港的順利交接,把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偉大構想變成生動現實。江澤民同志在回歸后又三訪香港,以實際行動表明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的繁榮穩定,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帶去了中央對香港同胞的關懷。

  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其他成員也多次訪港。1997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鵬赴香港參加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此時香港回歸祖國僅兩個月。李鵬總理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4000多名與會代表重申,相信香港特區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夠管理好香港,建設好香港,並預言香港的前途會更加美好。2000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造訪香江考察工作,為處於經濟困難中的香港市民加油打氣。2002年11月,國務院總理朱镕基訪問香港,出席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會計師大會。他特別引用在香港廣為傳唱的《獅子山下》的歌詞勉勵大家:“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們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2002年11月,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產生后,積極支持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提高管治水平,不斷開創“一國兩制”事業新局面,並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確定為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嶄新課題。

  2003年6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抵港親自出席CEPA簽署儀式,探訪了非典疫情災區,慰問非典疫情受難者、醫護人員和科研工作者。2005年9月,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訪問香港,深入社區與市民面對面接觸,並出席香港迪斯尼樂園的開幕典禮。2006年6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抵港訪問,廣泛接觸香港各界人士。2006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訪港並出席2006年世界電信展。

  迄今為止,中央主要領導同志蒞臨香江多達十幾次。他們的到訪,總是在重要時刻為特區政府和廣大港人帶來了國家的支持和關懷,向國際社會傳達了中國政府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定信心。

  中央領導每一次訪港,都深入到香港市民中間,察民情、聽民意,使香港市民對祖國的認同感、對中央政府的信心大大增強。

  曾蔭權不久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回歸十年來,中央領導多次訪港,不僅帶來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支持和愛護,也向香港市民展現了中央領導的風採,使香港市民對祖國的認同感、對中央政府的信心大大增強。”

  2003年6月3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香港非典疫情的重災區──淘大花園,專程走訪了非典遇難者家庭,並深情地對居民們表示:“在非典肆虐的時候,中央領導、全國人民都很關心香港同胞。中央派我來,帶來了中央和全國人民對香港同胞的問候和祝願。我應該來,而且應該再早來一點,也就是在香港最困難的時候來。”許多居民聞言,禁不住淚流滿面。這一幕溫暖著廣大香港同胞的心,也讓一位香港記者至今記憶猶新,她感慨地說:“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祖國、來自國家領導人的關懷。”

  2005年9月,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訪港。在一天多的時間裡,他登大廈,入小巷,察民情,聽民意。曾慶紅探訪了居住在觀塘得寶花園的57歲的碼頭工人蘇炳楠一家。蘇炳楠事后感慨地說:“想不到國家領導人會來探訪我一個普通香港工人,曾副主席一直握著我的手和我聊天,十分親切隨和。”

  2006年6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訪港。面對面與香港同胞交流,是賈慶林此次訪港的一大特點。在香港濕地公園,賈慶林和藹可親地詢問中學生如何做水質測試實驗,參與孩子們的互動游戲,與青少年一起試用館內設施……與賈慶林交談的順德聯誼總會翁佑中學中二學生楊文瑜說:“賈爺爺和藹可親,他的笑容讓你感覺不到緊張!”

  2006年12月2日,位於九龍蘇屋村的香港職業訓練局青年學院,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訪問香港行程的第一站。吳邦國熱情地與碰到的學員們打招呼,親切地詢問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同學們說:“委員長看起來很親切友善,沒有一點架子。”在蘇屋村這個普通的香港居民小區裡,吳邦國走進面點師胡建榮家約40平方米的小屋,關心地詢問胡家兩個孩子的學習情況,勉勵他們好好學習,並贈送一台電腦。離開蘇屋村時,吳邦國熱情地與香港市民一一握手致意,還抱起人群中的兩個小寶寶親了親,贏得現場一片歡呼和掌聲。

  親切的笑容,真誠的問候,平實的話語,坦誠的交流……中央領導同志的親民之舉,讓香港普通百姓如沐春風。香港報章指出,中央領導人將在內地常作的“家訪”“搬到”香港,深入普通市民之中,充分反映了中央領導人對香港同胞的關愛,展現了中央領導人願意了解香港、掌握民意脈動的誠懇態度。

  此外,當香港同胞在海外遭遇印度洋海嘯、埃及車禍、所羅門騷亂等危難時刻,中央領導同志總是在第一時間指示有關方面全力以赴予以救助和服務。

  回歸十年,真情十年。在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之際,從事港澳工作20多年的陳佐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自己從事香港工作最深切的體會是,除了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中央別無他求。盡管日理萬機,但“中央十分關心香港人的福祉,對香港的安危冷暖是念茲在茲,時時刻刻都把香港放在心上”。(記者陳斌華 李凱 張勇)
來源:zzzzzz (責編:劉倩)

 相關專題
· 胡錦濤赴港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大會
 相關新聞
· 香港回歸十周年特稿:攜手寫下香江持續繁榮新篇章 [2007-06-29 09:35:02.37997]
· 駐軍香港十周年特別報道:遵紀守法樹文明(三) [2007-06-28 10:27:22.43502]
· 駐軍香港十周年特別報道:十年一劍亮香江(二) [2007-06-27 17:17:09.415664]
· 駐軍香港十周年特別報道:情系紫荊愛港民(四) [2007-06-29 10:45:59.008499]
· 香港回歸十周年:瞬間寫歷史 香港更美好 [2007-06-29 09:12:50.386691]
· 風雨十載一路同行——內地與香港經貿合作互利雙贏 [2007-06-29 06:59:11.121376]
[打印正文]  [給編輯寫信]  [E-mail推薦]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