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
|
|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座落在中國南京市江東門,這裡曾是侵華日軍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同胞叢葬地。為悼念遇難同胞,南京人民政府於1985年修建了紀念館,1995年又進行了擴建。該館佔面積2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館內設立一室三部四個部門,即辦公室、研究部、展覽工作部、保障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下轄“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研究分會”)挂靠該館。多年來,本館圍繞場館建設做了不懈努力,並在硬件環境改造建設、文物資料征集研究、對外宣傳擴大影響、隊伍建設提高素質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
圍繞場館環境建設改造,該館注重以灰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筑基調的體現,構成了一部由石頭壘成的史書,氣勢恢宏,庄嚴肅穆,先后獲得“中國八十年代十大優秀建筑設計獎”和“中國九十年代環境藝術設計十佳”等殊榮。在環境建設上,突出渲染了南京大屠殺的主題氛圍。
多年來,本館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對內圍繞愛國主義教育,對外圍繞和平反戰開展了深入細致的工作,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建館至今,先后接待中外觀眾1000多萬人次。先后接待了胡錦濤、李長春、李鵬、朱镕基、喬石、李瑞環、楊尚昆、榮毅仁、尉健行、宋平、丁關根、王兆國、李鐵映等2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海部俊樹、泰國前總理班雅拉春·安南、澳大利亞參議長瑪格麗特·裡德等十多位外國國家領導人。同時,本館還先后引進了《納粹屠殺猶太人展》、《日軍侵華70年史實展》、《拉貝先生文獻資料展》、《東史郎日記案資料展》、《日本畫家鐮田茂男先生油畫展》等10個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臨時展覽。先后赴日本、丹麥、美國,以及國內的北京、上海、武漢、福州、長春等22個城市舉辦了展覽,觀展觀眾達100多萬人次﹔還先后赴日本、美國、丹麥、德國、波蘭等國進行和平友好交流。本館與省內外80余家學校和單位簽定了共建協議,配合學校和單位開展入黨、入團、入隊、成人宣誓、專題會、主題現場會、祭奠等活動。本館還組織專家學者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先后赴北京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南京郵電學院等大中學校,以及部分企事業單位作愛國主義教育演講及南京大屠殺專題報告﹔還在河海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專、南京曉庄學院、琅琊路小學等學校,培養了一批學生義務講解員,為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提供資料和場所。
在隊伍建設上,建立和形成了一批以國內外大專院校教授、社科院、檔案館、博物館研究員為主體的專家學者隊伍﹔建立和形成了一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見証者隊伍﹔建立和培養了一支以專職講解員為主體的、若干大得五項國家級榮譽中、小學學生義務參與的講解員隊伍﹔建立和培養了一支樂於為基地建設努力奉獻的員工隊伍。
本館先后獲得“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工會系統外事接待先進單位”等五項國家級榮譽,連續四年被江蘇省委、省政府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被江蘇省外辦評為“江蘇省外事接待先進單位”,五次被評為“南京市當年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之一。
隨著對南京大屠殺事件的廣泛宣傳,該館在國內外的影響日益擴大,很多國內外的游客都慕名前來參觀和憑吊。他們普遍反映,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及日本廣島原爆紀念館,均被列入世界文化保護遺產,而同樣作為二戰中世界三大慘案之一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要按照世界文化保護遺產的要求來規劃和發展。全國、省、市政協委員也分別就加強該館基本建設,在全國、江蘇省和南京市政協會議上有過多次提案,均提出按世界文化保護遺產的規模來規劃與建設。目前,該場館擴建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正在積極議定之中。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