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上導航>>教育基地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
  位於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號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在所在地塊拆遷建綠地時被完整保留下來,並得到精心保護和維修。

  1922年7月16日,上海南成都路625號(現為老成都北路7弄30號)“李公館”———中國共產黨黨員、時任中央局宣傳主任的李達在滬寓所的客堂內,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在召開,12名黨代表熱烈地討論著中國的時局及對策。隔壁是中國共產黨第一家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印刷間,滿屋的柴禾堆裡藏著一本本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籍。而此刻,李達的妻子王會悟則抱著孩子在門口放哨,警惕地注意著來往行人。

  2002年6月30日,依“李公館”辟建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為紀念中共“二大”召開80周年,上海市靜安區投入100多萬元修繕“二大”會址,恢復其歷史原貌,並建立了“二大”會址紀念館。紀念館的資料陳列室裡,陳列著會議召開的歷史背景資料、當年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印刷品和會議提出的宣言。在作為會場的“李公館”客堂裡,擺放著一張桌子和14把椅子,向人們展示了當年開會時的場景。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面臨著錯綜復雜的國際和國內形勢,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訂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民主革命綱領等重大問題,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1922年7月16日到23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針對當時中國的形勢,發表了大會宣言,提出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和達到共產主義。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的開放,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從昨天開館到今天中午就有四五百人前來參觀。老共產黨員、離休干部葉鋒是從上海楊浦區趕來的。在資料陳列館內看完“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后,他深有感觸地說:“黨的‘二大’提出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對現階段的改革開放也具有深刻意義。作為共產黨員,既要堅持自己的共產主義信仰,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又要明確現階段的任務,腳踏實地做好當前的工作。這兩者是統一的。”

  這是一座已有上百年歷史的石庫門房子——老成都北路7弄30號(又稱“輔德裡”),它掩映在延中綠地的碧草和青竹間,把一段光榮歷史深藏門內。

  昨天,記者隨第一批參觀的人流進入中共“二大”會議原址。原址的門額上,清晰地雕刻著“騰蛟起鳳”的字樣,在這個典型的石庫門建筑的底樓客堂間中央,擺放著一張八仙桌,周圍八個方凳,兩邊是太師椅和茶幾,中共“二大”第一次全體會議就在這裡舉行。據工作人員稱,雖說年代久遠,但那門額題字,仍保存了當年模樣,每一扇門上的字都不一樣,而廳堂內的電燈還是民國初期式樣。

  “二大”會址原是李達私人寓所。如今,除客堂外,底層已被布置成展廳,二樓則是李達書房和臥室,內有簡單的帆布床和辦公桌椅。展廳中的史料,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二大”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重要見証,黨員從“一大”時的全國55名,發展為195名。12名共產黨員代表全國的黨員,在“二大”上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可令人關注的是,毛澤東缺席了這次會議。對此,“二大”會址在展覽中用美國記者斯諾的作品作了注解。據斯諾記載,毛澤東本人曾說,他本來也是要來開這次會的,但因為具體地址不清,當時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結果就錯過了這次大會,他對此一直感到很遺憾。

  走出“二大”會址,對門就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培養婦女干部的學校——平民女校舊址,如今也已修繕一新。據史料介紹,黨的“一大”召開后不久,當時黨的領導人陳獨秀和李達感到工人運動的發展迫切需要培養一批婦女干部去女工較集中的煙廠、紡織廠開展工作,便商量在上海創辦一所平民女校。李達於是用自己的稿費和工資的一部分租下了42號的房子。如今,裡面的教室、工場、學生宿舍等都已恢復了當時的原貌,平民女校舊址和“二大”會址,都是風格相同的石庫門建筑。兩座舊址,經歷了80年的風雨后,相映成輝。

  誰是第12位黨代表?“二大”會址紀念館通過本報向海內外征集史料本報訊中共“二大”留下了諸多歷史謎團,其中,“誰是第12位黨代表”最為牽動人心。在“二大”會址昨天舉行的開館儀式上,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本報公開征集有關“二大”的歷史資料,請海內外知情者向“二大”會址紀念館提供信息和線索。

  在修葺一新的“二大”會址展廳內,懸挂著12幅會議代表的照片,而其中的一幅卻留出了空白,這引起了人們的無限遐思。據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撰的《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記載,“二大”

  會議共有12位代表,他們分別是陳獨秀、張國燾、李達、楊明齋、羅章龍、王盡美、許白昊、蔡和森、譚平山、李震瀛、施存統,尚有一位代表,因歷史原因,無從查考。

  據介紹,因年代久遠,“二大”會議沒有留下多少后人能夠追撫的印記。當時,為安全和保密,和“一大”一樣,會議採用了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開法,第一次全體會議是在當年的南成都路625號(現紀念館原址)召開,其它兩次全體會議的召開地點,已難以考証。紀念館中展示的歷史史料和家具擺設,大都是根據有關回憶和文獻記載,重新復原的。曾有一些史料研究對“誰是第12位出席代表”,有種種推斷和說法,都因缺乏實証,所以,歷史之謎一直懸而未解。

  相信“二大”會址紀念館的開館,有助於推動這一段黨史的研究,填補許多空白。靜安區黨史研究室主任尤啟齡告訴記者,“二大”會址紀念館從7月開始將試展半年,聽取觀眾意見,為的是進一步豐富史料和擴大展品,包括征集實物、回憶錄,尋訪歷史人物在內,有關“二大”會議的一切史料都將是紀念館感興趣的。

  鮮為人知的細節

  記者從採訪中了解到,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作為靜安區現存的52處革命遺址遺跡之一,它從規劃、保護到重新開發,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延安高架為之讓道

  細心的人們,路經延中綠地老成都路、延安路口時,會發現延安中路高架路在這裡有個細微的轉彎。靜安區建委副主任王力告訴記者,當年,造高架時,有關部門考慮到“二大”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連延安高架道路建設時,也特地為會址讓道。

  從展館的舊址模式上,可以清楚看到,老成都路同期建造的石庫門建筑共有4排,“二大”舊址位於深巷中的第2排,現在卻成了沿街樓房。原來,為了保護“二大”原址,高架拆遷方案實施到“二大”原址所處的一排石庫門建筑時便戛然而止,以至於留給人行道的地位十分狹窄,隻得通過向馬路延伸才得以擴展。

  中共“二大”對中國革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次會議所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宣言》,是中共第一次公開發表宣言,第一次提出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會議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章等重要文件,與中共“一大”一起圓滿完成了黨的創建任務,並第一次喊出了“中國共產黨萬歲”的響亮口號。

  中共“二大”會址所在地,原名是南成都路輔德裡625號,曾是中共第一家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所在地,也是黨的中央局宣傳主任李達的寓所,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召開的中共“二大”第一次全體會議,就在“李公館”的客堂間舉行。1959年,“二大”會址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為配合延中綠地一期工程建設,靜安區動遷了這一地塊上的670戶居民,並把這片保護性建筑保留下來。為紀念中共“二大”召開80周年,該區投入100萬元,修繕了中共“二大”會址,恢復了會址的歷史原貌,並建立了“二大”紀念館。

  上海南成都北路(輔德裡)625號(今老成都北路7弄30號)是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的會址,1959年被上海市人民委員會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建黨八十周年之際,中共靜安區委、靜安區政府對“二大”會址進行了修復﹔2002年7月,“二大”召開八十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坐落在上海市中心美麗的延中綠地,周圍碧草如茵,一年四季姹紫嫣紅。更有飛瀑遙挂,清風弄竹。兩邊便是繁華的南京路和淮海路商業街。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盛世景象。

  但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這裡是列強飛揚跋扈的“國中之國”——法國租界,會址邊上的延安中路當時就叫福煦路,是以當時法國的將領的名字命名的。1922年7月16日——23日,我黨就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並在會上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為什麼要召開黨的“二大”呢?大家知道,1921年7月,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黨成立以后,面臨一個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國際上帝國主義召開了重新瓜分勢力范圍的華盛頓會議,會議上簽定的《九國公約》使中國又重新恢復到被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共產國際為了揭露帝國主義的陰謀,召開了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根據革命導師列寧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理論為殖民地和被壓迫民族指明了斗爭方向。國內的局面也非常混亂,1922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系取得勝利,控制了北京政權。揚言要“武力統一”中國。借機擴大自己的地盤。奉系戰敗,退居關外,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和勢力,提出了“自治”主張。該主張受到處於同樣地位的地方軍閥的吹捧,一時間“自治”、“聯省自治”的主張甚囂塵上。資產階級學者胡適等人,在五月十四日出版的《努力周報》上聯名發表了《我們的政治主張》,鼓吹由“國內的優秀分子”組織一個“好人政府”,作為現在改革中國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以便“南北兩方早日開始正式議和”,解決“裁兵、國會、憲法、財政等等問題”。該年6月中旬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府,孫中山領導的南方革命政府遭到了失敗。民主和共和革命主張再次遭受挫折。迅速變換的証據讓老百姓茫然無措。面對這種混亂的政治局面,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任務是,迫切需要向全國人民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明確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給中國人民指出一條光明的出路。

  另外,我黨成立以后,一方面加強了宣傳和組織工作,黨員人數從1921年7月的55人,到1922年6月底已經發展到195人。另一方面著力領導工人斗爭,1921年9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統一領導全國工人罷工。在我黨的領導下,香港海員堅持罷工56天,並且取得了罷工斗爭的勝利。同時,安源路礦的罷工斗爭也在醞釀之中。革命形勢的發展,也迫切需要中國共產黨制訂一個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具體的革命綱領,以便進一步推進全國人民的革命運動。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只是提出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還沒有能夠制訂出一個包括目前時期革命任務在內的革命綱領。因此,這個任務就由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來完成。

  一九二二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這次大會的有中央局成員,黨的地方組織的代表,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回國的部分代表,共12人,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上海楊明齋、北京羅章龍、山東王盡美、湖北許白昊、湖南蔡和森、廣東譚平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李震瀛、青年團中央施存統等12人,代表著全國黨員一百九十五人。第一次會議在上海公共租界南成都路輔德裡625號舉行。由於“一大”時曾發生過法國巡捕搜查會場的事件,這次大會以分組活動為主,隻開了三次全體會議,推舉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組成起草委員會,負責起草大會宣言和其他文件。第一次會議就在樓下的客堂裡舉行,陳獨秀代表中央局作了一年來的工作報告,張國燾報告了出席遠東民族會議的經過以及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的情況﹔施存統報告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情況。大會依據列寧關於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和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精神,分析了國際形勢和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討論了黨的任務。7月23日,在第三次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世界大勢與中國共產黨》、《國際帝國主義與中國和中國共產黨》,《民主的聯合戰線》、《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及關於《議會行動》、《工會運動與共產黨》、《少年運動問題》、《婦女運動》、《共產黨的組織章程》等決議案和《中國共產黨章程》,正式選舉了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選舉陳獨秀、鄧中夏、蔡和森、張國燾、高君宇五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並選舉陳獨秀為委員長,蔡和森為宣傳委員,張國燾為組織委員。發表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大會宣言》。

  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指定了我黨的第一個黨章,第一次公開發表了黨的宣言,第一次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為中國各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編:劉倩)



期刊雜志  
黨的文獻 中共黨史研究
百年潮 世紀風採
紅岩春秋 黨史博覽
黨史文苑 黨史縱覽
湘潮 北京黨史

最新推薦  
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
開國上將紀念館
經典著作:領導人文集
歷屆黨代會黨章修改變遷
革命先輩網上紀念館
共和國腳步——1949年檔案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紀念館  
黨旗 黨徽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黨章 入黨誓詞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鏡像: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