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莫高窟 |
|
|
|
![](/img/2006cpc/2j/zz_a_07.jpg) |
![莫高窟外景](/mediafile/200406/28/F2004062819072100000.jpg) | 莫高窟外景 |
|
莫高窟是敦煌城東南約二十公裡地方的鳴沙山岩壁上的四百九十二個洞的總稱。敦煌西南西千佛洞的十九個洞窟和安西萬佛峽的二十九個洞窟,都是莫高窟藝術的分支。莫高窟的眾多洞窟,南北蔓延約二公裡,都是古代敬佛的廟堂(其中也有僧徒講習誦經的道場)。有的洞窟在岩壁上位置較高,有的位置較低,高低上下可達四層。而以第二層最為密集。其間也有因山岩崩塌而無存。保存的從公元五世紀的北魏時代一直到十四世紀的元代,前后約一千年間的壁畫、雕塑和建筑藝術的遺跡。窟中壁畫,如果連接起來,據估計可達二十五公裡長,塑像約一千七百余軀。五代、宋初(公元十世紀)的木構窟檐尚保存了六座。洞窟的建筑裝飾和壁畫中的裝飾以及絲織、用具等工藝美術史的材料也無比的豐富。這一些都是非常稀罕而珍貴的。此外,一九○○年左右又曾在十七號窟內發現一個內容非常豐富的藏經洞,其中堆積著數以萬計的從公元五世紀到十一世紀的文獻、書籍、畫卷、絲制品等。文獻書籍中包括佛經、道經、儒書、字書、地志、小說、詩詞、通俗詞曲、俗講、信札、帳簿、醫卜、戶籍、契據、狀牒等。使用的文字種類也很復雜,除絕大部分是漢文外,還有藏文、印度文、怯盧文(一種古代印度地方的文字)、康居文(一種中亞文字)、古和闐文、回紇文(古維吾爾文)、龜茲文,其中很多是今天已經無法辨認的文字。這些典籍對於了解西北及中亞各民族的古代歷史有重要價值。畫卷多是佛教畫。其中有最早的版畫史資料。敦煌發現這些材料是了解古代社會、文化和美術的重要依據。
敦煌莫高窟在經過千余年的廢棄與二十余年的劫奪之后,在解放以后得到真正的重視與應有的保護。系統的研究工作也正在逐步開始。
參觀須知:
一、所有游客均在該部講解員的帶領下進行參觀。
二、旅行團隊在購票后直接到該部聯系講解員。
三、內賓散客到入口處集中,每25人左右為一組,派一名講解員帶領參觀。
四、外賓散客在旅游旺季(六∼十月)每天定時安排外語講解(上午9:00,下午2:30),其他月份隨到隨安排。
五、“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和農歷四月初八(浴佛節),實行對內賓守洞講解,外賓帶領參觀講解的方式。
六、聯系電話:0937-8869060
七、官方網站:http://www.mogaoku.net/shiku/shehui.html' target= (中國共產黨新聞資料)
|
![莫高窟外景](/mediafile/200406/28/F2004062819060600000.jpg) | 莫高窟外景 |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