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資料中心>>圖書連載>>鄧小平的最后二十年>>第五章 政治囑托

一篇文章一炮打響 (2)

2008年02月20日17:36    來源:zzzzzz

  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快一點將經濟建設搞上去,這是鄧小平對江西和對全國的期望,也是時刻縈繞在鄧小平心頭的一件大事。鄧小平接過鄧楠的話,問毛致用、吳官正:我講得對不對? 毛致用說:“您講的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搞快一點。”

  鄧楠又插話說:“老人家對江西很有感情,在車上不停地講到江西。” 鄧楠的話引起鄧小平對崢嶸歲月的回憶。他深情地說,我對江西是有感情。鄧小平指著毛致用、吳官正說:“我在江西呆的時間比你們長。當初,我在瑞金當過縣委書記,那是幾個人推舉的,后來中央認可了。那時蘇區的工作,興國是第一,瑞金是第二。”

  是的,在艱苦卓絕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鄧小平在中央蘇區工作、生活了四個年頭。一次,鄧小平在講到這段歷史時說:1931年8月間,我們到了瑞金,這時正值紅軍主力反對敵人三次“圍剿”的時期。瑞金是中央蘇區的后方,但當時被反革命分子篡奪了縣的黨政領導權,殺了不少革命干部和革命群眾,弄得全縣群眾不滿,干部情緒低落,全縣面貌是死氣沉沉的。這時在紅軍中工作的謝唯俊同志在瑞金,由上海來的余澤洪等同志也到了瑞金,大家商議推我擔任瑞金縣委書記(當時與上級沒有聯系),謝、余等都幫助我做了一段工作。我們迅速地懲辦了反革命分子,為被冤屈的干部平了反,開了縣蘇維埃代表大會,干部(幾乎全是本地農民干部)群眾積極起來了,全縣局面大為改觀(關鍵在於有了大批與群眾有聯系的本地干部)。三次“圍剿”被粉碎后,開了幾萬人祝捷大會,熱情是很高的。

  1932年5月,鄧小平奉江西省委之命,從瑞金調往會昌擔任縣委書記。會昌和它南面的尋烏、安遠兩縣是中央蘇區的邊沿地帶,三縣毗鄰,地勢險要,是江西南面的重要門戶,也是中央蘇區的重要邊區。為了適應戰爭形勢的需要,加強中央蘇區的邊區工作,更有效地粉碎敵人從南面進攻,中央和江西省委決定,將會昌、尋烏、安遠3縣聯成一個整體,在會昌的筠門嶺建立會昌中心縣委,領導會昌、尋烏、安遠3縣的革命斗爭。1932年7月,在會、尋、安3縣黨的積極分子大會上,正式成立了中共會昌中心縣委,鄧小平任中心縣委書記。鄧小平是一個實干的人,也是一個有魄力的人。凡是在他主持工作的地方,他都能迅速地打開局面,創造局面。從1932年到1933年,他在會昌這一區域的工作,徹底改變了會昌這一紅區邊沿地帶的面貌,而且在他的戰友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鄧小平說:在博古臨時中央進入中央蘇區不久,大約在1933年三四月間,我被調離了這個工作(指會昌中心縣委書記),到江西省委當了一兩個月的宣傳部部長,隨即臨時中央開展了反對以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為代表的“江西羅明路線”的斗爭,撤銷了我的省委宣傳部部長職務,給了我以嚴重警告的處分,派到樂安縣屬的南村區委當巡視員。我到樂安后不到10天,又令我回到省委(據說樂安是邊區,怕出問題),不久,調到總政治部當秘書長。當時總政治部主任是王稼祥,副主任是賀昌。我當了兩三個月秘書長后,要求另調工作,於是分配我為總政治部宣傳部的干事。除一般宣傳工作外,還主編總政機關報《紅星》。這個工作我一直干到長征途中遵義會議的前夕。

  滄桑幾十載,彈指一揮間。1992年,距鄧小平離開中央蘇區已經有了半個多世紀,然而在鄧小平的記憶中,當年蘇區的斗爭風雲依然歷歷在目,蘇區的干部、群眾和一草一木都牽動著他的心。

  是的,鄧小平對江西是有感情的,他時刻關注著江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關注著這片紅土地上正在發生著的日新月異的變化。鄧小平這次途經鷹潭市,已是他第三次來到江西東部這個新興的城市了。如今的鷹潭市,已建成為全國重要的銅業生產基地和鐵路交通樞紐,贛東大市場開始形成。以鷹潭特有的紅石砌成的各式新樓房隱映在一片綠樹叢中,使城市充滿勃勃生機。沿著城邊蜿蜒而過的信江,春水蕩漾,粲如玉帶。

  望著鷹潭火車站的巨大變化,鄧楠對鄧小平說:“您記得吧,我們以前也到過鷹潭,是從南昌用小車送來的,從鷹潭乘火車回北京。”她指的這個日子,就是1973年2月19日和20日。鄧小平風趣地說,我有“三個專”:從北京到江西是用“專機”送來的﹔從鷹潭到北京是挂了一節車廂,“專車”送去的﹔在301醫院住院,一個人住一層樓,也是一個“專”。鄧小平談笑風生,氣氛輕鬆活躍,引得在場的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時間過得真快,鄧小平在鷹潭火車站,一晃半個多鐘頭就過去了。他老人家沒喝一口水,也沒有坐下休息,在月台上時而信步,時而駐足,與毛致用、吳官正侃侃而談。快分別時,毛致用、吳官正依依不舍,鄧小平握手告別。列車一聲長笛,駛出了鷹潭站,向上海方向疾馳而去。

  春節前的上海,洋溢著一派繁榮與歡樂的景象。這是鄧小平自1985年以來第5次與上海人民一起歡度春節。這是鄧小平南方之行壯舉的最后一站。前往車站迎接的上海市市委書記吳邦國、市長黃菊,握著鄧小平的手激動地說:上海人民歡迎您來過年並指導上海的改革開放。鄧小平微笑著說,我來過年,要看看南浦大橋,看看上海的經濟發展情況。

  正月初四(2月7日),鄧小平、楊尚昆來到了已經通車的南浦大橋。站在達50米高的橋面上,望著大橋雄姿,鄧小平由衷地稱贊說,南浦大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真偉大。他指指大橋橫梁上鑲著的“南浦大橋”4個大字,說:看來我為大橋題的字,沒有給大橋丟丑。一語引起眾人歡快的笑聲。

  2月初,上海貝嶺微電子制造有限公司接到上級部門的一個電話通知:春節休息后有重要接待任務。一聽,總經理陸德純想:會是哪一位中央領導來呢?1月中旬,江澤民總書記剛剛視察了貝嶺公司,還題過詞,這次會不會是……

  陸德純想到了鄧小平。不過,他也只是猜想而已。

  2月10日這一天上午,天氣雖然晴朗,但春寒料峭,最高氣溫隻有攝氏7度。地處上海西南的漕河涇工業開發區,地勢開闊,西北風長驅直入,顯得格外寒冷。可是,在上海貝嶺微電子公司,300多位員工的心中卻是暖流涌動,因為此時他們已經知道小平同志要來自己的公司視察。這振奮人心的消息就像春風一樣,吹遍了貝嶺公司的每一個角落。

  陸德純早早地迎候在公司的大門口。他覺得最重要的准備,是要把生產搞好,把管理抓好,把員工隊伍建設好。他有一個設想,今天小平同志來公司視察,不僅要讓他老人家看到公司的最新技術成果,還要讓他看到公司員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9點15分,幾輛面包車駛進了貝嶺公司。車門開了,陸德純迎上前去,握住了老人家溫暖的手。

  接待室是陸德純臨時安排的。因為公司會議廳還在建造之中,陸德純決定把接待室放在硅片制造部。這裡離主廠房較近,鄧小平年紀大了,從這裡去視察廠房、設備和生產情況,都比較方便。

  在接待室裡,陸德純向鄧小平匯報了公司的概況、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轉讓等情況。鄧小平聽得很認真,有的地方沒有聽清,還要向身旁擔任“翻譯”的女兒追問一句。鄧小平和楊尚昆一邊聽,一邊拿起加工好的硅片仔細察看。他們還饒有興趣地看了12分鐘介紹貝嶺的錄像,對公司的全貌和總體生產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

  超淨化車間是鄧小平視察的一個重點部門。這裡的空氣淨化要求極高,嚴格規定每一個進入車間的人都要換淨化工作服。陸德純想,更換服裝麻煩,且還要通過風淋通道,由高強度的清潔空氣以清除所有進入者身上的灰塵——小平同志這麼大年紀,萬一被風吹感冒了怎麼辦?權衡再三,陸德純最后決定,請鄧小平通過過道觀察窗來察看。

  當時,陸德純站在隔離觀察窗旁邊,向鄧小平介紹:這個車間裡面,是貝嶺公司最重要的生產設備和調試檢測儀器。這些裝備,全部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其中關鍵設備大束流離子注入機,是經過國際巴統會批准首次進入中國的。如果沒有它們,貝嶺公司的高技術生產根本無從談起。

  聽到這裡,鄧小平指著這些引進的先進設備,向周圍陪同的同志發問道:“你們看,這些設備是姓‘資’還是姓‘社’?”吳邦國回答:“姓‘社’。”鄧小平點了點頭,意味深長地說:“它們姓‘社’。資本主義國家的設備、技術、管理,拿來為我們社會主義所用,那就是姓‘社’了。”

  接著,鄧小平又為在場同志分析,前蘇聯原是一個經濟技術發達的國家,由於閉關自守而導致落后,最后落得個國家解體的悲劇。他加重語氣強調:“關鍵是要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他鼓勵大家,要在社會主義的前提下,把門開得大一些。這時,卓琳輕聲對陪同的同志說:“老爺子經常思考著改革開放的大問題。”

  2月18日,正是中國人民傳統的元宵節。晚上,鄧小平興致勃勃地來到沉浸在節日氣氛之中的上海第一百貨商店。由於公務纏身,鄧小平已有幾十年沒有去過商店瀏覽購物。鄧小平到來的喜訊此刻已傳遍了整個商店,營業員們紛紛聚集在通道兩旁,鄧小平走到哪裡,哪裡就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他親切和藹地向周圍的群眾點頭微笑,許多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點擊進入《鄧小平的最后二十年》專題

  
(新華出版社授權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1】 【2】 【3】 

   
 
(責編: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