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發鴨綠江——抗美援朝決策的台前幕后故事 |
|
霞 飛 |
|
 |
朝鮮方面和斯大林的來信
朝鮮戰爭是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戰爭一開始,北朝鮮方面打得很順利,朝鮮人民軍主力部隊很快推進到朝鮮半島南部,佔領朝鮮南部重要城市漢城,眼看整個朝鮮半島就要全部解放。但是,美國卻插一手進來,並且決定入侵朝鮮。9月15日,美軍的大部隊在朝鮮的仁川登陸,這使朝鮮人民軍最高統帥部意識到了所面臨的危險局面。
美軍在仁川成功登陸后,一開始,朝鮮人民軍還打了幾次硬仗,但漸漸地就支持不下去了。金日成得知前方不利消息后,於9月28日召集了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會上對目前軍事形勢進行了討論,並最終認定,由於大部分人民軍主力未能撤回來,一旦美軍越過三八線,在北方的人民軍不可能進行有效的抵抗。因此,朝鮮面臨十分嚴重的危險局面。朝鮮黨中央政治局領導人決定,由金日成出面,給蘇聯和中國最高領導人各寫一封信,信的基本內容,就是要求蘇聯和中國動用軍事力量,直接支援朝鮮。
斯大林是在10月1日收到金日成的求援信的,當時,斯大林正在高加索黑海邊阿德列爾休養所療養。當天凌晨,蘇共中央給斯大林發來加急件,秘書打開后,見是一封急信,立即交給斯大林看,斯大林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這封信。這封信是由蘇聯駐朝鮮大使轉來的,署著金日成和朴憲永的名字。斯大林讀罷信后,陷入了深思。他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如果朝鮮人民軍失敗,北朝鮮就會落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手中,遠東的政治、軍事格局將立即改變,蘇聯的遠東地區會直接受到威脅。斯大林意識到,蘇聯是決不能讓西方佔領整個朝鮮的。但是,蘇聯方面又不能和美國產生正面沖突。因為蘇聯與美國有協議,蘇聯國內也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如果與美國發生正面沖突,對蘇聯是十分不利的。怎麼辦?斯大林想到了中國。他知道,中國剛剛結束內戰,正處在經濟恢復時期,十分困難,但他也考慮到了中國在東北的利益:如果美國佔領了北朝鮮,將直接威脅中國東北地區,中國的東北重工業基地將不能順利進行建設,中國的軍事力量也會被吸住﹔而且,美國在進兵朝鮮的同時,也派艦隊佔領了台灣海峽,這使中國不能順利實現其在南方的解放台灣的軍事計劃。因此,斯大林認識到,朝鮮戰事,與中國的利益也密切相關。想到此,一個大膽的藍圖在斯大林腦海中出現,這就是:由中國出兵,進入朝鮮,直接支援朝鮮抗擊美國和南朝鮮軍隊,由蘇聯方面給裝備落后的中國軍隊提供較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彈藥。打定主意后,斯大林坐下來,提筆給毛澤東和周恩來寫了一封信,斯大林在這封信中,非常客氣地用商量的口氣,向毛澤東提出了由中國直接出兵朝鮮的要求。斯大林寫罷,用加急件發至蘇共中央,由蘇共中央用電報加急發至蘇聯駐中國大使館,再由大使館翻譯成中文,轉給中共中央。
毛澤東從多方面考慮
斯大林的電報是經過蘇聯大使羅申送到毛澤東手中的,當時已經是1日的中午了。這個時候,金日成的特使朴一禹已帶著金日成和朴憲永的求援信到了中南海。毛澤東幾乎是同時收到蘇聯和朝鮮兩國首腦的來文的。毛澤東反復地讀了斯大林和金日成的來電和來信后,又把朝鮮特使朴一禹請到住處,聽取了他對朝鮮戰況的介紹。之后,毛澤東讓秘書緊急把劉少奇、周恩來、朱德請到他的住處。劉、周、朱來到后,毛澤東把蘇聯和朝鮮兩國首腦的來文給他們看了,又向他們介紹了朝鮮戰局。四個人討論起來。周恩來、朱德和劉少奇都對朝鮮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總的來說,他們的意見是對出兵朝鮮有很大顧慮,認為出兵對中國不利,因此,會上沒有就是否出兵問題達成一致意見,於是,毛澤東決定,第二天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邀請在京高級軍事領導人參加,再行討論。在10月2日下午召開的會議上,毛澤東曾經主張出兵朝鮮,並且認為出兵朝鮮已是萬分火急,他鑒於林彪有病,提議要彭德懷挂帥。當然,這還要征求更多人的意見,特別是彭德懷本人此時正在西安,沒有參加會議。但是,會議上的多數人不同意立即派兵進入朝鮮。大家對國內和國際局勢進行了認真分析,擺出了許多理由。毛澤東認為,這些意見都很有道理,他不能不慎重考慮這些意見。
【1】 【2】 【3】 【4】 |
 | 相關專題 |  |
|
|
 | 相關新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