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年前的國寶失竊大案 |
|
丁大華 |
|
 |
 | 西周青銅器 “史孔和” |
|
1959年8月,舉世矚目的十年大慶籌備工作進入沖刺階段。天安門前突降晴天霹靂,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下同)西周青銅器“史孔和”一夜蒸發。故宮珍寶館,乾隆皇帝御用金冊也被盜。兩案報告迅速擺到周總理案頭。由公安部、國家文物局牽頭組成專案組,限期偵破。故宮金冊盜竊案迅速告破。史案則黃鶴杳然,不能排除敵特背景。
那時候,我是個剛剛走進博物館的高中畢業生。
1959年8月,新建成的國家博物館依靠黨中央,火速從全國無償調集數萬件國寶重器。因為陳列方案涉及五千年歷史諸多重大問題,陳列方案必須報請中央政治局甚至征得毛主席同意(如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分期採用郭沫若論點,是經毛主席首肯)。加之時間有限,方案倉促出台,反復修改,文物來回碼放,折騰得腳丫子朝天。
博物館可謂銅牆鐵壁:本館人員貼身守護﹔荷槍實彈的解放軍層層密布,出入幾次檢查証件。館領導決定:8月18日前陳列櫃暫不上鎖。案情就在此刻發生。
17日臨下班前,我把包括21號展櫃(陳列著史孔和等共17件青銅器)在內的本段展櫃文物數了一遍。第二天早上,史孔和蒸發了!作案現場已被破壞。昨晚館內工作人員楊文和、趙桐臻前后夜值班。一根繩拴仨螞蚱,誰也跑不了。當晚,對我的問訊凌晨三點結束。專案組宣布:史案是監守自盜,內部作案。
“史案”牽動國魂。周總理對國家博物館情有獨鐘,1958年,他號召民主人士捐獻文物。一批大收藏家給博物館送來了稀世珍藏。周總理對陳列內容慎之又慎,要求對涉及幾十年來重大原則問題和重要人物,必須實事求是地評價。陳列中牽涉到邊界歷史沿革等諸多敏感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周總理在極度繁忙中,竟抽出三天時間,親自坐鎮審查。
史孔和到底是什麼寶貝?從銘文、成色、品相上斷定,這是3000年前西周時期青銅器。因鑄有“史孔作寶和,子子孫孫永寶用”這一西周特有標志性銘文而身價陡增。它很可能是西周法定量器——合。考古學家郭沫若、夏鼐等都稱它可與著名的商鞅量、秦權秦量、漢尺等量器相媲美,是中國計量史、農業史上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
公安人員天天加班加點,訊問、外出調查,熬夜成了家常便飯。事后,領導告訴大家,公安部曾計劃淘干金水河,估計罪犯無處隱藏贓物,極度恐懼,有可能扔進金水河,后因耗資不菲,動靜太大沒有實施。公安部發往全國兩大麻袋史孔和照片140斤!一斤照片是多少張?難怪我當兵后一提及史案,保衛干事馬上就拿出資料,上面印著“公安部通報:A級特急絕密要案”。
經過數月奮戰,趙桐臻疑點逐漸擴大。他自視清高,心胸狹小,報復心強,害怕下放農村勞動。突出的毛病是好佔小便宜,近來神情壓抑,舉止反常。1960年4月6日,“引蛇出洞”方案實施。博物館安排干部下放順義縣板橋公社桑園大隊勞動。隊伍中竟然鬧起了鬼,毛巾肥皂之類的玩意兒轉眼間就沒了蹤影。那時候,這些按票供應的東西連連丟失著實惱人。
1961年2月13日,農歷臘月廿八,下放干部要回家過年。有人發現趙桐臻正鬼鬼祟祟把秫秸垛裡的贓物往懷裡揣,便沖出去大喝一聲。趙桐臻臉都嚇綠了,支支唔唔囑咐千萬別聲張。兩人扭搡起來。別人聞聲趕來,隻經過簡單問訊,趙桐臻便低頭認罪了。下放干部炸了窩,批斗會上宣布,大家抓緊回城,趙桐臻要作深刻檢查,聽候處理。
大年三十,趙桐臻給行政處長和專案組負責人之一的韓炳文去了電話。趙問:史孔和找著了麼?韓答:還沒有哇,你知道線索嗎?趙說:我要向領導匯報,爭取立功。
大年初二,趙桐臻直進韓炳文辦公室,“我要將功折罪,匯報史孔和隱藏地點:它就藏在‘大盂鼎’腿肚子裡。”趙桐臻對偷摸行為作了幾句檢討,便亮出底牌。“行啊,隻要找到史孔和,一切好說……”韓炳文不慌不忙地說。陳列大廳,保衛科長戴著手套,在“大盂鼎”內掏出了令人牽魂動魄的“史孔和”。突然,閃光燈刷刷閃亮。有人大聲一喝:“趙桐臻,你被逮捕了!”隨后,?亮鋼銬?嚓一聲戴在了他的雙腕,震驚全國的大盜竊案終於告破。
看到破案報告,日理萬機的周總理鬆了一口氣。趙桐臻對盜竊罪行供認不諱:保衛科長張榮過去曾組織大家對他進行“幫助”,他想報復張榮。值班至后半夜,他下手,先放辦公室專用櫃內,因風聲太緊,又轉移到家中,后借職務之便放入大盂鼎內。
僅以盜竊國家一級文物罪行,法院判處趙桐臻無期徒刑!是不是判得有點重?
“不!我認為,趙桐臻是罪有應得!”在大會上,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王冶秋斬釘截鐵地說:“博物館員工監守自盜,是文博界的奇恥大辱。此案禍國殃民,黨和國家領導人跟著著了多少急,操了多少心。我們一定要殺一儆百,我可以如實告訴大家,如果他有謀利企圖,就一定要判處死刑,格殺勿論!”
文/丁大華 摘《北京紀事》
|
 | 相關專題 |  |
|
|
 | 相關新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