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女工當上副總理 吳桂賢大起大落人生之路 (2) |
|
黃禹康 |
|
 |
迎著市場風雲 深圳特區再創業
1988年暮春4月,深圳考察團由副市長朱悅寧帶隊千裡迢迢來到陝西考察,其間有深圳外貿集團的副總經理李瑞榮,老李所在的國企與港商合資建了一個三資企業——鴻華公司,他們設想:要將鴻華公司辦成紡織、印染和服裝一條龍,在深圳崛起一個30萬錠的大企業。中國之大,要論紡織,當然要屬內地的人才技術了,他們在咸陽考察的時候,忽然提出,到吳桂賢所在的西北國棉一廠去看看。
吳桂賢無可避免地與深圳來賓會面,並成了車間參觀的陪同與講解員。參觀出來,客人問:“吳書記,您到過深圳嗎?”“去過。今年年初還去過一回呢。”“印象怎樣?”“很好哇,生活節奏快,城市也漂亮。”客人忽然說:“那您調我們深圳去工作怎樣?”吳桂賢隻當客人開玩笑,沒料到客人非常執著認真。因為,他們正在醞釀上紡織項目,太需要她這樣富有經驗的紡織行家。吳桂賢回答,可以推薦一些本專業的大學生給你們……然而,此時的深圳客商怎麼也不肯放手,他們一再表示是誠心誠意請她,並邀請晚上在萬年飯店做東請她詳談。
晚飯的餐桌上依然是一個主題:力邀吳桂賢“孔雀東南飛”。吳桂賢被客人的誠心所感動,但是轉念一想自己已步入老年期了,挪動實在不大容易,再則自己是陝西的山水養育,對陝西情結太深,且熟門熟路熟人,到深圳去適應一個全新的環境自己能行嗎?她不能不認真掂量,於是一再推辭……事情在她丈夫得知之后,才出現轉機。吳桂賢的丈夫是西北工業大學畢業的技術干部,他雖然沒有去過深圳,卻到西歐考察過一個月,他認為西方的市場經濟正在為我們借鑒,而深圳與沿海地區先走一步,必定發展比內地要快。
吳桂賢堅守的“軍心”終於被丈夫的卓識與力推動搖了,兩人於1988年6月9日應邀聯袂前往深圳,做進一步考察。夫妻倆當時不僅出席了深圳第一屆荔枝節,還到了位於葵涌的鴻華紡織印染廠建設現場,眼前一派欣欣向榮的建設景象,車間正在封頂,連海外運來的印染設備的集裝箱還沒拆呢,兵馬未到,糧草先行,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確確實實是當務之急。
夫婦倆親臨深圳考察,堅定了南下的決心與信心。終於,在陝西省委主要領導以及一系列公文批復后,吳桂賢來深圳報到了。
吳桂賢肩荷鴻華紡織印染公司副總經理的職銜,上任伊始的頭等大事就是招兵買馬,急性子辦急事,第二天她又千裡迢迢飛返西安。
她在陝西一呆就是10天,從一印二印三印三個印染廠,共招了108人,這可比之《水滸傳》裡的一百零八將,老中青搭配,從工人、技術員到總工程師各路能人都挑選齊了。突然一下子招來那麼多人,生活設施跟不上怎麼辦?吳桂賢等八個人住在兩室一廳的房子裡,女的、年紀大一點的住在室內,男的就睡在客廳裡。她帶頭清掃衛生、買菜、做飯。創業難,生活再苦再累,但大家心裡甜滋滋的。
鴻華印染廠順利開工,生產效益不錯。上個世紀80年代末深圳城市人口數量有限制,進城市戶口很困難,外貿集團這麼一個幾千人的大企業,一年也隻有三四個進城戶口指標。身為副總經理的吳桂賢深感不進戶口,難安人心。她多次到有關部門去游說,深圳市人事局開了綠燈,給了鴻華25個進城戶口指標﹔寶安縣也被她的細訴所打動,一下子給了50個寶安縣戶口指標。
人員安定了,印染上了檔次,出口合格率不斷提高,坯布卻又出現緊張。她九次前往新疆等地購置坯布,人家一聽說來自深圳的吳桂賢,感到驚訝,吳桂賢不是赫赫有名的西北國棉一廠的紡織女工嗎?原來不是當上了國務院副總理嗎?她可是當年紡織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是那個時候中國的一顆“政治紅星”呀!現在為特區效力去了,我們應該大力支持呀!吳桂賢眼眶一熱,心裡有久久的感動。
和諧美滿的家庭 安樂幸福的晚年
歲月不居,一晃,吳桂賢已經在深圳工作生活了近20個年頭了。人們依然記得她,記得這個來自紡車前、而又被雲譎波詭的時代一度推到命運波峰浪谷的人物。
1998年,吳桂賢從企業退休,中共中央組織部專門下發文件對她按正廳級待遇。陝西的“老鄉”又推選她擔任深圳振興陝西促進會會長。她為深圳、陝西兩地的企業牽線搭橋,做了大量工作。她曾為重修黃帝陵募捐了25萬元,她回咸陽走了5個縣,看了17個企業,幫助那裡搞合作開發項目。平時有陝西的鄉親來深圳辦企業,搞書畫展,她總是熱情地前去剪彩祝賀。平時的救災扶貧、希望工程等社會公益事業,她總是從自己的生活結余中捐款捐物。
吳桂賢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王振濤是位儀表堂堂的山東大漢,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曾任深圳賽格集團的總工程師。他們結婚四十多年,患難與共,相濡以沫,是一對讓人羨慕的模范夫妻。他們的兒子和女兒都是深圳大學畢業,現在金融部門工作,孝敬父母,事業有成,一家人其樂融融。
【1】 【2】 |
 | 相關新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