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資料中心 >> 歷次黨代會 >> 第十四次(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 北京) >> 二中全會
返回首頁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社論:抓住機遇,更快更好地發展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黨的十四屆二中全會公報指出:“在當前和整個90年代,抓住國內和國際的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這個指導思想要堅定不移。”二中全會的這一精神,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對於黨的十四大提出的歷史任務,對於黨在1993年的工作,作了提綱挈領的概括,它對於我們認清當前形勢、把握時代脈搏、掌握工作要領,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把握機遇,歷來是戰略家們關注的中心。歷史上叱咤風雲的政治家、事業家,都是很善於把握機遇的。建國以來43年的歷史發展,也曾有過得時的經驗和失時的教訓,這是大家都清楚的。去年初,鄧小平同志在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指出,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今年春節,鄧小平同志又指出:“希望你們不要喪失機遇。對於中國來說,大發展的機遇並不多。”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提示。有沒有強烈的機遇意識,能不能珍惜時機、把握時機,並把它變為自覺而得力的行動,是對一個領導干部政治素質、領導水平、工作能力的嚴重考驗。

  去年以來,在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重要談話和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全國形勢發展很快很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各地區各部門的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國人民高興,世界為之矚目。總的來說是好的,發展是健康的。在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值得注意的苗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形勢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要善於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和解決前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把群眾中煥發出來的高度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將國民經濟的大發展引上更加健康發展的軌道。

  要正確處理速度與效益的關系。速度與效益是辯証的統一。沒有必要的速度,難以取得較高的效益﹔沒有效益的速度,不是我們所需要的速度。國民經濟的外延擴大必不可少,特別是西部地區鄉鎮企業嚴重滯后,更需發展,但把現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辦好,提高其集約程度,則更應重視。國民經濟的集約式經營,要求我們下功夫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科技進步,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節約能源,減少原材料消耗,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這樣的速度,是扎扎實實的速度,是國民經濟整體素質提高的重要標志。

  要正確處理主觀發展願望與客觀物質條件的關系。國民經濟是個整體,各個部分之間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所謂條件,就是要考慮宏觀和微觀的多種因素,例如,產品有無市場、資源有無保証、資金是否落實、人才有無來源、技術條件是否具備等。在發展條件上,不同地區、不同產業情況不同,因此,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在速度問題上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攀比。凡是條件具備的,要盡可能搞得快一些﹔條件不具備的,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加快發展。

  國民經濟的總量平衡,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個結構問題。結構協調,發展速度就快﹔結構嚴重失衡,想快也快不了。當前我國結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農業后勁不足,農民購買力提高不快,各種負擔過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二是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發展滯后,交通、能源、重要原材料一直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三是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過低,不利於一、二產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善於抓重點、抓薄弱環節,把我們領導經濟的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總之,在經濟工作中,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証法。既要看到經濟發展出現某些不平衡,出現一些矛盾和問題毫不奇怪,經濟發展的穩定協調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又要正視矛盾,以積極態度解決矛盾,不使經濟發展出現大的波折﹔既要積極進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頭腦冷靜,認真考慮客觀可能性和科學性,不要做那些條件不具備,一時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做那些超過市場需求的重復建設的事情,不要做那些今天勉強上去了,明天又堅持不下來的事情。有了辯証的發展觀,我們就可以游刃有余,從容應付各種復雜的局面。

  去年我國大發展中出現的某些問題,實際上是經濟生活中深層次矛盾的反映。無論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還是提高質量和效益,都離不開深化改革。因此,“八五”后三年,要把加快和深化改革放到突出地位,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尋找出路。許多問題的解決,如果不從微觀上建立符合市場要求的企業制度,不從宏觀上進行計劃、金融、財政、投資體制改革,是難以奏效的。中心的環節,是貫徹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實行政企分開,理順產權關系,按照市場需要改革企業制度。同時積極探索、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宏觀調控體系。我們相信,全黨上下認識一致,抓住機遇,扎實工作,我們的國民經濟就一定能又快又好地向前發展。


來源:zzzzzz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