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2月20日 石油大會戰 |
|
|
|
 |
 | 會戰時期的“五面紅旗” |
|
1960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了石油工業部關於在大慶地區進行石油勘探開發大會戰的報告。
大慶,位於黑龍江肇州縣,原來叫大同鎮。1959年底,為紀念國慶10周年大慶和鬆基3井喜噴原油,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將大同鎮改名,從此,中國大地出現了一個和石油工業緊密相連的閃亮的名字:大慶。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石油工業部門是唯一沒有完成計劃的單位。石油職工們看到首都的大街上,一輛輛公共汽車都背著鼓鼓囊囊的煤氣包,他們憋著一股勁,一定要改變石油工業的落后面貌。
大慶石油會戰的設想提出后,黨中央高度重視。毛澤東對石油部長余秋裡說:聽說你們有個報告,要搞會戰。好哇!准備上陣嘍!毛澤東話雖不多,卻充滿了期待和喜悅。
大慶石油會戰的報告經中共中央批准后,3萬名退伍軍人,和全國37個石油廠礦、院校的4萬人在薩爾圖誓師,拉開了石油大會戰的序幕。早春的東北,天寒地凍,石油職工一無房屋,二無床鋪,更缺乏必要的機械設備。工人們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千軍萬馬,人拉肩扛,硬是在荒涼的鬆嫩平原上干出了一個大慶油田。
在石油會戰中,涌現出以王進喜、馬德仁等為代表的“五面紅旗”。王進喜在“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下,帶領1205鑽井隊創造了5天零4個小時鑽完1020米設計井深的最高記錄。在突然發生井噴時,為了保住鑽機和設備,王進喜和戰友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被人們稱為“鐵人”。馬德仁帶領的1202鑽井隊被譽為“石油戰線上永不卷刃的尖刀”。
靠著這種精神,到1960年底,基本探明全部油田的面積和儲量﹔1963年,中國終於甩掉了“貧油”的帽子,基本實現了石油自給。
九十年代初,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指出全國各行各業都要學習大慶精神。江澤民把大慶精神概括為“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
大慶精神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財富。
(來源:《紅旗飄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今天》) |
 | 石油大會戰誓師大會 |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