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4年1月20日 第一次國共合作 |
|
|
|
 |
 | 圖為孫中山等步出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 |
|
1924年1月20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李大釗同孫中山、廖仲愷等中國國民黨領導人步入了廣東高等師范學院禮堂。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
孫中山以國民黨總理身分擔任大會主席。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65人,其中共產黨員20多人,包括李大釗、譚平山、林伯渠、張國燾、瞿秋白、李立三、毛澤東等。李大釗還是孫中山指定的5人主席團成員之一。從大會的籌備到大會宣言、組織章程、組織宣傳、組織黨務等審查委員會的工作,共產黨員都起了重要作用。
國民黨一大通過了大會宣言,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張,重新對三民主義進行了解釋,提出了以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為主要內容的新三民主義。認識到蘇俄、共產黨和工農大眾才是革命的依靠力量,這是孫中山思想的一個飛躍。新三民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上是相同的,因而成為國共合作的共同綱領。
國民黨一大制定了《國民黨章程》,並把與共產黨聯合提案寫入章程之中。在討論聯共案時,廣州特別區代表方瑞麟主張加上“本黨黨員不得加入他黨”的條文,這是公然和孫中山的聯共思想唱反調。李大釗立即代表中國共產黨做了嚴正聲明,並在會上印發了《北京代表李大釗意見書》。李大釗坦誠地說:“我等之加入本黨,是為有所貢獻於本黨,以貢獻於國民革命的事業而來的,斷乎不是為取巧便宜。”“我們來參加本黨而兼跨固有的黨籍,是光明正大的行為,不是陰謀鬼祟的舉動!”李大釗的肺腑之言,感動了許多國民黨人,方瑞麟提案被否決了。
在會議期間,毛澤東以政治頭腦明晰且口才極佳受到孫中山的贊賞。經孫中山提名,毛澤車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在國民黨一大選舉出來的41名正式和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中,共產黨人佔了10名。一些共產黨人還擔任了國民黨中央黨部的重要職務。
1924年1月20日開幕的國民黨一大,是國共合作和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標志。此后,在共產黨的努力和推動下,中國革命掀起了第一次高潮。
(來源:《紅旗飄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今天》) |
 | 孫中山在大會上致開幕詞 |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