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11月29日 平津戰役開始 |
|
|
|
 |
 | 平津戰役前線指揮部領導合影。左起:黃克誠、譚政、 聶榮臻、肖華、羅榮桓、劉亞樓、高崗、林彪 |
|
1948年11月29日,按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部署,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聯合發起了平津戰役。
當時,傅作義指揮的國民黨華北“剿總”部隊共50萬人,分布在以北平、天津為中心,東起唐山、西到張家口約500多公裡的狹長地帶上,捏成一字長蛇陣,處於可撒可守,或南逃或西竄的態勢。
為就地殲滅傅作義集團,黨中央、中央軍委命令東北野戰軍提前結束休整,以最快的速度秘密入關。11月29號,我軍包圍了張家口,博作義急忙派其嫡系部隊35軍從北平前來救援,反被我軍包圍在新保安,拖住了傅作義的后腿。在此前后,我軍採取“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先后佔領通州、廊坊、楊村等地,完成了對北平、天津、張家口之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斬斷了敵軍的一字長蛇陣,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然后,我軍採取先打兩頭、后取中間的戰法,在12月下旬分別解放了新保安和張家口,殲敵一部分主力。1949年1月10號,黨中央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平津前線總前委,以林彪為書記,統一領導作戰與接管工作。14號,我軍以步兵、炮兵、工兵、裝甲兵聯合對拒絕投降的天津守敵發起攻擊,經29小時激戰,攻克這座堅固設防的華北第二大城市,全殲守敵13萬人,活捉國民黨天津守備司令陳長捷。
天津解放后,孤守北平的傅作義部25萬人已完全陷入絕境。為了使這座馳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免遭戰火破壞,黨中央力爭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我軍圍城后,即與傅作義的代表接觸,同時以90萬大軍兵臨城下。由於我黨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傅作義終於決心順應人民的意志,命令所部接受人民解放軍改編。1月31號,人民解放軍開進北平城。2月3號,解放軍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式。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古老的北平獲得新生。
平津戰役歷時64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余人,解放了華北大部分地區。至此,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被摧毀,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已經近在眼前了。
(來源:《紅旗飄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今天》)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