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10月3日 中蘇建交 |
|
|
|
 |
 | 蘇聯首任駐華大使羅申遞交國書儀式。北京,1949年10月16日 |
|
1949年10月3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復電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對蘇聯政府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並互派大使表示熱烈歡迎。這一天,中蘇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代表黨中央以通俗的方式闡述了未來新中國的三條外交方針。其中“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打掃干淨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殘余勢力之后,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鑽進來”搗亂。“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
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建交和發展友好關系就是為實施這一戰略的重要步驟之一。為了同蘇共中央直接交換意見,取得蘇聯對新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工作的了解和支持,1949年6月底到8月中旬,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共代表團秘密訪蘇。在中蘇關系問題上,斯大林表示:中國政府一成立,蘇聯立刻承認。
10月1號,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宣告,我國同外國的外交關系要建立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
當天下午,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即以公函形式向各國政府發出了這一的公告。
周恩來把公告和信件交給工作人員打印時,興奮地說:這將是我們新中國的第一個外交文件,是通過使館向外國政府發出的第一個照會。
10月2號晚9點45分,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致電周恩來,表示蘇聯政府決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互派大使。同日,蘇聯宣布斷絕與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關系。
10月3號,中蘇正式建交。蘇聯成為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與此同時,我國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也獲得全面發展,從而大大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對維護遠東和世界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來源:《紅旗飄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今天》)
|
 | 中國首任駐蘇大使王稼祥遞交國書儀式。莫斯科 |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