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81年 |
|
|
|
|
2月24日-3月4日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的決議指出,陳雲同志提出的執政黨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對我們黨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是做好紀律檢查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
2月25日 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文聯、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全國學聯、全國倫理學會、中國語言學會、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等九個單位,聯合向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發出倡議:開展以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和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為內容的“五講”、“四美”文明禮貌活動。2月2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文化部、衛生部、公安部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部門積極支持各群眾團體開展文明禮貌活動,並把它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件大事認真抓好。
3月9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出轉發國家農委黨組《關於為鄧子恢同志平反問題的請示報告》的通知,為其平反,恢復名譽。
5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宋慶齡逝世,終年88歲。中共中央政治局於5月15日決定接受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5月16日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
6月22日 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預備會議期間再次講到了經過多次修改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他說:總的來說,這個決議是個好決議,現在這個稿子是個好稿子。我們原來設想,這個決議要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實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評價“文化大革命”,評價毛澤東同志的功過是非,使這個決議起到像1945年那次歷史決議所起的作用,就是總結經驗,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我想,現在這個稿子能夠實現這樣的要求。
6月27日-29日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審議和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對建國以來黨的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對毛澤東的功過是非和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與指導意義作出總結和評價。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決議》認為,就毛澤東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証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決議》初步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逐步確立的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的十個要點。全會一致同意華國鋒辭去黨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的請求。全會對中央主要領導成員進行了改選和增選﹔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增選趙紫陽、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選舉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增選習仲勛為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成員有: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陳雲、華國鋒。這次全會及其通過的《歷史決議》,完成了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的任務。
7月1日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胡耀邦在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六十年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有一條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路線,要有一個能夠確立和堅持這條路線的無產階級政黨。為了把黨建設成為能夠團結和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強核心,全體黨員要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奮不顧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善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推向前進﹔要進一步健全黨的民主生活,嚴格黨的組織紀律。
7月2日-4日 中共中央召開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座談會。陳雲在講話中再次強調,必須成千上萬地提拔中青年干部。鄧小平在講話中指出,選拔培養中青年干部是個戰略問題,是決定我們命運的問題。要把這個問題當作第一位的任務來解決。
7月7日 國務院發布《關於城鎮非農業個體經濟若干政策性規定》,明確指出,個體經濟是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必要補充。
7月17日 鄧小平同中央宣傳部門負責同志談思想戰線方面的問題。在肯定黨對思想戰線和文藝戰線的領導有顯著成績的同時,鄧小平嚴肅指出,當前存在渙散軟弱的狀態,對錯誤傾向不敢批評。他重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指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核心就是反對黨的領導,而沒有黨的領導,肯定會天下大亂,四分五裂。8月3日-8日中宣部在北京召開全國思想戰線座談會,傳達討論鄧小平的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宣傳教育,對於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社會思潮要進行必要的恰當的斗爭。
7月31日 國務院批准國家體改辦《關於湖北省沙市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報告》。沙市是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城市。
8月26日 鄧小平會見台灣、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樞,進一步闡述了中央政府對台灣的政策。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力求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種情況下被迫使用武力。
9月12日 《人民日報》發表民政部部長程子華的《關於全國縣級直接選舉工作的總結報告》。《報告》說:全國縣級直接選舉工作,經過1979年下半年和1980年上半年兩次試點,於1980年下半年全面鋪開﹔到1981年8月全國2756個縣級單位中,已有2368個單位完成了選舉工作。
9月中旬 人民解放軍北京部隊和空軍部隊在華北某地舉行了一次現代化條件下的軍事演習。19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檢閱演習部隊時指出,我軍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肩負著保衛社會主義祖國、保衛“四化”建設的光榮使命。因此,必須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
9月30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就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問題提出九條方針政策:(一)為了盡早結束中華民族陷於分裂的不幸局面,建議舉行國共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雙方可先派人接觸,充分交換意見。(二)建議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游以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有關協議。(三)國家實現統一后,台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中央政府不干預台灣地方事務。(四)台灣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系不變。私人財產、房屋、土地、企業所有權、合法繼承權和外國投資不受侵犯。(五)台灣當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的領導職務,參與國家管理。(六)台灣地方財政遇有困難時,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補助。(七)台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願回祖國大陸定居者,保証妥善安排,不受歧視,來去自由。(八)歡迎台灣工商界人士回祖國大陸投資,興辦各種經濟事業,保証其合法權益和利潤。(九)統一祖國,人人有責。熱誠歡迎台灣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眾團體通過各種渠道、採取各種方式提供建議、共商國是。
10月9日 首都各界隆重舉行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會。胡耀邦在講話中呼吁實行第三次國共合作,並以共產黨負責人的身份,邀請蔣經國先生和其他各界人士來大陸看一看。
10月17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廣開門路,搞活經濟,解決城鎮就業問題的若干規定》,指出今后要著重開辟在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中的就業渠道,並增加自謀職業的渠道。
10月22日 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關於合作與發展的國際會議上發言,提出了關於國際合作的五項原則:第一,積極支持發展中國家發展民族經濟、實現經濟上的獨立自主以及實行集體自力更生的一切努力。第二,按照公平合理和平等互利的原則改革現存的國際經濟秩序。第三,把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這一根本目標和解決發展中國家當前的緊迫問題,正確地、密切地結合起來。第四,發展中國家有權採取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發達國家不應該以發展中國家的國內改革作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前提。第五,積極推動旨在改善發展中國家經濟地位的南北談判,以利於發展世界經濟和維護世界和平。
10月29日 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國務院體制改革辦公室《關於實行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若干問題的意見》,並發出通知指出,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不僅要和利潤挂鉤,而且要和產量、質量、品種、成本等挂起鉤來。這就要求企業建立健全明確而又具體的崗位責任制,實行全面經濟核算,改善經營管理,實現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全面完成國家計劃。
11月30日-12月13日 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趙紫陽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有必要從今年起再用五年或更多一點時間,繼續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這樣才能真正站穩腳跟,打好基礎,更好地前進。報告提出十條方針:一、依靠政策和科學,加快農業的發展﹔二、把消費品工業的發展放到重要地位,進一步調整重工業的服務方向﹔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強能源工業和交通運輸工業的建設﹔四、有重點有步驟地進行技術改造,充分發揮現有企業的作用﹔五、分批進行企業的全面整頓和必要改組﹔六、講究生財、聚財、用財之道,增加和節省建設資金﹔七、堅持對外開放政策,增強我國自力更生的能力﹔八、積極穩妥地改革經濟體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九、提高全體勞動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大力組織科研攻關﹔十、從一切為人民的思想出發,統籌安排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
12月15日-23日 中共中央召開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胡耀邦在會上提出1982年的奮斗目標:第一,要兩手抓,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方面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就。第二,在經濟上要努力爭取一個扎扎實實、沒有“水分”的一定的發展速度,提高經濟效益。第三,努力爭取社會治安、社會風尚和黨風有一個好轉。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862.4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長7.0%,第二產業增長1.9%,第三產業增長10.4%。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67.51億元,完成基本建設投資442.91億元。全國財政收入1175.79億元,比上年增長1.4%﹔財政支出1138.41億元,比上年下降7.5%。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350.0億元,全年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比上年增長2.4%。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735.34億元,其中出口367.61億元,進口367.73億元,入超0.12億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全部收入500.00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23.44元。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