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赤兵 |
|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原名鐘志祿。1914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省平江縣城郊一個貧苦碼頭工人家庭。兩歲時喪父,家庭生活愈加艱難,為了糊口他12歲起被迫先后到毛筆店和織布廠當學徒,受盡了老板的盤剝和虐待。1926年在北伐進軍湖南,工農運動蓬勃發展的影響下參加了工會。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3軍團第3師宣傳員、連政治委員、師軍需處政治委員,第4師12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第5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參加了兩次攻打長沙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因作戰英勇頑強,1934年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三等紅星獎章。同年10月參加長征,繼任紅3軍團第5師政治委員,一渡赤水后中央紅軍進行整編,紅3軍團撤銷師的編制,他改任第12團政治委員。1935年2月,在奪佔天險婁山關的戰斗中親率部隊實施攻擊,不幸負重傷,經手術鋸掉右腿。爾后,他以超人的毅力戰勝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堅持隨軍行動,勝利完成長征。到陝北后,任軍委后方辦事處政治部主任,陝北省軍事部部長兼政治委員,第6作戰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司令部1局局長,參加了保衛陝甘蘇區的斗爭 。抗日戰爭爆發后,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38年奉派赴蘇聯入共產國際黨校,次年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中國班學習。1946年經蒙古回國,后任北滿軍區政治部主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后勤部部長,東北民主聯軍總后勤部司令部副司令員,東北軍區暨東北野戰軍后勤司令部司令員,東北野戰軍后勤部部長,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部政治委員,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軍委民用航空局局長,防空部隊政治委員,總后勤部營房管理部部長。1957年起先后任貴州省軍區司令員,軍委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是第一、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獲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5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 |
鄭重聲明:本資料庫內容(含文字和圖片),隻供在線閱讀瀏覽,禁止任何網站或單位轉載、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規新聞授權的網站),違者必究。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