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祖諒 |
|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 1911年12月4日生於河南省商城縣石橋區大塘灣村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民家庭。9歲起入私塾,11歲父親病逝,家境每況愈下,被迫輟學務農。1928年參加農民協會。193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四方面軍第25軍73師排長、217團給養科科長,第31軍93師政治部干事、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圍攻”和紅四方面軍的長征。到陝北后,任紅31軍政治部裁判員、保衛科科長。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政治部鋤奸科科長,參加了七亙村、神頭嶺等戰斗。1940年隨386旅開赴太岳地區,會同山西抗日“決死隊”執行鞏固發展抗日根據地的任務,任第772團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1942年夏,在旅軍政主要領導不在位的情況下,足智多謀,與參謀長周希漢指揮部隊勝利粉碎了7000余日偽軍對根據地的瘋狂“掃蕩”,曾受到129師政治委員鄧小平的高度贊揚。1944年11月,調任太岳軍區第三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日本投降后,奉命重返386旅,任政治委員,與旅長劉忠率部參加了上黨戰役。后任太岳軍區第二分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第8縱隊參謀長,華北軍區第8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人民解放軍第60軍副軍長兼參謀長,參加了運城、臨汾、晉中、太原等戰役。1949年5月,任第60軍軍長,所部在第18兵團編成內轉隸第一野戰軍建制,進軍大西北,參加了扶郿、蘭州、秦嶺等戰役。而后轉隸第二野戰軍建制,進軍四川,參加成都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后,任川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參與指揮剿匪作戰。1952年9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0軍軍長,率部參加了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和金城戰役。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勛章各一枚。1955年回國后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7年9月起任南京軍區參謀長。1955年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61年5月13日在上海逝世。 |
鄭重聲明:本資料庫內容(含文字和圖片),隻供在線閱讀瀏覽,禁止任何網站或單位轉載、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規新聞授權的網站),違者必究。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