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宗槐 |
|
|
|
![](/img/2006cpc/2j/zz_a_07.jpg)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原名王永開,曾用名王懷。1915年8月15日生於江西省萬載縣柏樹街白茅沖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歲喪母,8歲喪父,在姑姑家度過孤苦的童年。幼時曾入私塾8個月,后當學徒為人織夏布維持生計。1929年10月加入赤色工會。1930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7月改稱第3軍),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4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3軍第7師政治部青年干事、第9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參加了長沙、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役和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隨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陝北后任紅1軍團教導營政治委員、軍團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戰役。后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后,任八路軍政治部青年科科長,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第四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參加了百團大戰和晉察冀邊區1941年秋季反“掃蕩”。1943年9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勝利后,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47年12月調任晉察冀野戰軍第4縱隊副政治委員,參加察南、綏東戰役,繼在華北軍區第2兵團編成內挺進熱西冀東,配合東北野戰軍作戰。1948年7月,任華北軍區第3縱隊政治委員,與司令員鄭維山指揮所部參加出擊冀熱察戰役和察綏戰役。在平津戰役中,率部參加新保安地區作戰,會同兄弟部隊全殲國民黨軍第35軍。1949年1月,華北軍區第3縱隊改稱第63軍,任政治委員,4月率部參加會攻太原后,在第19兵團編成內調歸第一野戰軍建制,執行解放大西北的作戰任務,先后參加扶郿、隴東、蘭州和寧夏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后,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青年部部長、干部部副部長、秘書長,高等軍事學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昆明軍區副政治委員。1975∼1982年任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員。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十二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著有《王宗槐回憶錄》。1998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 |
鄭重聲明:本資料庫內容(含文字和圖片),隻供在線閱讀瀏覽,禁止任何網站或單位轉載、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規新聞授權的網站),違者必究。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