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峙岳 |
|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55)。原名陶紀常,字岷毓,曾用名陶鋤。1892年9月18日出生於湖南寧鄉縣仙鳳鄉。6歲入私塾讀書。1904年起先后就讀於長沙城南師范附屬小學、求忠中學,1907年考入湖南陸軍小學堂,開始了軍人生涯。1911年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參加武昌起義。1912年加入同盟會,並入陸軍第一預備學校,隨校遷往北京。1914年畢業后分到北京北苑陸軍第8師受訓,充任軍官候補生。1915年春轉入保定陸軍官學校第6期學習,曾參加討袁護國運動。1916年秋畢業后回到長沙,在湖南省督軍公署參謀處任上尉參謀。后任湘軍營長、團長,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和驅逐湖南督軍張敬堯的作戰。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獨立第2師第3旅任團長。1927年3月參加會攻南京,任國民革命軍第40軍第3師副師長。4月代理南京衛戍司令。12月任第3師師長,參加了復克徐州之役。1928年9月起任第8師旅長、副師長、師長,參加了蔣桂戰爭、蔣馮閻戰爭和對中央蘇區的歷次“圍剿”。抗日戰爭爆發后,出任第76軍軍長兼第8師師長。他擁護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對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積極投身抗日戰爭。1937年9月率部由陝西經河南馳援上海,參加凇滬會戰。1938年9月任第一戰區胡宗南部第1軍軍長。1940年夏任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次年4月任第一戰區政治部主任兼陝西民眾動員指揮部參謀長。1942年8月任第37集團軍總司令,次年秋調任河西警備總司令。
1946年應國民黨西北行營主任張治中之請,任新疆警備總司令、西北行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擁護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張,為穩定新疆局勢、緩和民族矛盾作出貢獻。同年夏協助張治中釋放關押在新疆監獄的一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並親自派人將他們護送到延安。1949年春曾採取拖延戰術,避免了駐疆部隊被調入關內參加內戰,並與新疆省主席包爾漢等人秘密進行和平解放新疆的准備。同年9月25日排除阻力,率駐新疆的10萬國民黨軍官兵通電起義,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爾后積極進行宣慰工作,迅速平息騷亂事件,堅決鎮壓反動分子的破壞活動。10月中旬,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示,為消除官兵的顧慮、維護民族團結和地方秩序、迎接人民解放軍入疆,發布《告全疆將士書》,積極宣傳和平解放的重大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
1949年12月起義部隊整編后,先后任第22兵團司令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領導部隊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屯墾戈壁,揮汗荒原,創造出在戈壁灘上種植棉花、興修水利、植樹造林、建造城市等許多奇跡,使新疆逐漸走出落后貧困的古道,成為國內外聞名的農業示范區。1982年9月在90歲高齡時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至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任。曾任湖南省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55年獲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12月26日病逝於湖南長沙。 |
鄭重聲明:本資料庫內容(含文字和圖片),隻供在線閱讀瀏覽,禁止任何網站或單位轉載、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規新聞授權的網站),違者必究。 |
|
|
|
|
毛澤東紀念館 |
周恩來紀念館 |
|
|
劉少奇紀念館 |
朱德紀念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