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網上黨校>>黨課教材
全面准確地理解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條件
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 黃中平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基於對當今世界形勢的科學分析和我國發展大勢的敏銳把握,在切實解決現實問題、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進程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實踐的必然產物。全面准確地理解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形成的實踐基礎、歷史經驗、時代背景和理論根源,有助於我們深刻認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更好地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深入思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黨的十六大提出,要緊緊抓住本世紀頭20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它既是一個經濟更加發展的社會,又是一個民主更加健全的社會﹔既是一個科教更加進步的社會,又是一個文化更加繁榮的社會﹔既是一個社會更加和諧的社會,又是一個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社會。實現這一發展目標,關鍵是要貫徹落實“全面”這兩個字,這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新要求。並且,隨著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日益提高,我們也有條件解決過去想解決而解決不了的問題。新的實踐呼喚我們深化認識“為什麼要發展、什麼叫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重大問題,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決好發展觀,創新發展觀念、完善發展戰略、拓寬發展途徑,走一條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的路子,以更長遠的眼光、更寬廣的視野、更博大的智慧來認識和解決發展問題。發展觀是關於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圍繞樹立什麼樣的發展觀、如何實現我國又快又好的發展,我們黨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著眼於新的實踐,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完整地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就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與時俱進的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們已經順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邁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新的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重要的階段性特征。例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同時這一體制還不完善,深化改革必然觸及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又如,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同時現在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難度加大,全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任務繁重。再如,我國社會總體安定團結,同時各種消極腐敗現象、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和各種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依然嚴重存在,給社會穩定與和諧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可低估。而且,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又有了一個新的起點。2003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按照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3000美元。許多國家的發展進程表明,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處於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發展階段,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既是“黃金機遇期”,也是“矛盾凸顯期”,是整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有可能出現兩種發展結果:一種是搞得好,經濟社會繼續向前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另一種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現貧富懸殊、社會矛盾加劇等問題,導致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能否爭取前一種而避免后一種前途,這取決於我們能否正確處理各個方面的關系,做到協調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正是同我們黨正確認識和准確把握這些階段性特征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立足於統籌兼顧,是我們黨妥善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時期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正確選擇。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發展要求,就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現實依據。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改革開放以來,全黨對“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經牢固樹立,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著對發展的片面性理解,出現了一種錯誤的政績觀。他們把“發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為“經濟增長率是硬道理”,把經濟發展簡單化為GDP(國內生產總值)決定一切,客觀上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重視不夠。在這種以經濟數據、經濟指標論英雄的片面政績觀的驅使下,一些地方出現脫離實際,為追求一時的增長速度盲目上項目、辦企業、引投資,大搞“形象工程”、“亮麗工程”、“夜景工程”,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給后任者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在發展觀上出現盲區,就會在政績觀上陷入誤區﹔在政績觀上出現偏差,發展觀就會與科學發展產生偏離。實踐証明,一個缺乏正確政績觀的干部,往往同時也缺乏科學發展觀。無論是熱衷於上項目、鋪攤子也好,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也好,以及由此引發的其他問題也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由於沒有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造成的。發展中出現一些矛盾和問題,並不奇怪,甚至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如果讓片面的政績觀發展下去,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會從根本上違背我們黨領導發展的目的。而要樹立正確政績觀,首先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因此,必須要在全黨確立一種符合我們黨執政理念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發展觀、政績觀、群眾觀之間的重大關系。我們黨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直接原因,就是為了解決發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不斷校正和純潔我們的政績觀,要求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堅持以人為本,必須把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奮斗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最高目的。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同我們黨樹立正確政績觀是密切相關的。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豐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歷程,也是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探索過程。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領導人民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提出要以實現工業化為核心,逐步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提出堅持統籌兼顧等方針原則,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后來由於種種復雜的原因,我國的發展走了彎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在正確判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形成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容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一系列推進發展的方針政策,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但是,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也出現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存在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十六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牢牢把握發展這個主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前進。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必須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目的,重視改善人民生活,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讓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高度重視政治建設和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各方面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必須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妥善處理好城鄉、地區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問題﹔必須注重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避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總結了過去各種經驗教訓后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就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根據。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發展經驗和科學審視國際形勢變化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20世紀50年代以后,隨著各國發展實踐的推進,人們對發展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從以工業化為目標的“增長第一”的經濟發展導向轉到提倡社會的綜合協調發展,從以物為中心的發展轉到突出以人為中心的發展,從不惜以破壞資源、環境、生態為代價追求經濟的一時繁榮轉到主張可持續發展。不少國家經過較長時期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浪潮的洗禮,從自身和他人的經驗教訓中進行理性思考,越來越認識到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認識到遵循協調性、綜合性、持續性是人類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尤其是在現階段,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是可以實現的﹔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許多國家都在搶抓發展機遇,依靠科學技術,調整發展戰略。國際社會普遍看好我國的發展前景,看重我國的作用和影響,同我國合作的意願普遍增強。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也面臨著一些重大挑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明顯增多,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將長期存在。我們面臨的仍將是一個總體上有利於我國發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環境。對此,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緊迫感,把中國的發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來思考和把握,發揮比較優勢,把握有利條件,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努力取得發展的主動權。科學發展觀反映了當代最新的發展理念,順應了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

  科學發展觀是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關發展的思想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關系。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發展的問題。發展是貫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我們黨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思考和探索。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不同的歷史任務,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問題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在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動力和發展布局等方面作出過一系列理論貢獻。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順應歷史的潮流,把新中國引入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在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創建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啟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進程,並提出獨立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歷史性課題和一系列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理論觀點,為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理論奠定了根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國情、正確把握國際形勢的基礎上,毅然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提出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提出並實施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制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率領我們黨繼續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發展提到了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高度,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社會,進一步突出了發展在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中的決定性意義。科學發展觀既繼承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思想,又立足於新的發展實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賦予了我們黨的發展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要求,進一步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要發展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發展、發展什麼等重大問題,標志著我們黨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對於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馬克思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程度。”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應運而生的,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須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必將有力地推動實踐的發展。隻要我們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就一定能把握發展機遇,解決各種矛盾,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
來源:zzzzzz (責編:武立偉)



期刊雜志  
黨的文獻 中共黨史研究
百年潮 世紀風採
紅岩春秋 黨史博覽
黨史文苑 黨史縱覽
湘潮 北京黨史

最新推薦  
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
開國上將紀念館
經典著作:領導人文集
歷屆黨代會黨章修改變遷
革命先輩網上紀念館
共和國腳步——1949年檔案
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歷次黨代會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
 
紀念館  
黨旗 黨徽
毛澤東紀念館 周恩來紀念館
黨章 入黨誓詞
劉少奇紀念館 朱德紀念館
 

鏡像: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